论语中的成语故事【67句文案集锦】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1、(出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见义勇为:语本《论语卫灵公》见义勇为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厥后泛用见义勇为暗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该该推委。(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3、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4、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5、出处:《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6、触类旁通:比方从懂患上的一点儿,类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长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7、出处:《论语·公冶长》:“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8、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9、(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10、赵普,原先是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统一了全国,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11、(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12、1-(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论语·学而》(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3、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4、(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15、同样,王导认为他离开官位,就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陶回听后回答说:“您是仰仗德行圣明来辅佐朝廷,但却与桓景这类人如此亲近,怎么能使得火星归位呢!”王导听后感到很羞愧,因为桓景“为人谄巧”,也就是巧言令色之辈,拼命巴结王导,深得王导的宠爱。所以,陶回就借此机会批评王导认不清桓景的本来面目,这样的人又怎么能让其担任丹阳尹呢!
16、(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8、(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19、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3-(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论语·八佾》(9):“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21、在孔子看来,子路尚武,性格鲁莽,有时候难免会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胜人一筹。后来子路到蒲地去当大夫,孔子就叮嘱他,说:“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22、(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23、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指六十岁的代称。
24、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25、出处:《论语·乡d》:“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26、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27、(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8、(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29、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30、(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31、(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32、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33、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赵匡义问是不是,赵普说我是以半部《论语》帮助治天下的。
34、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35、(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36、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37、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38、 在战国时期,有一天,魏文侯和负责管理猎场的虞官定了去打猎的日子。到了约定的那天文侯先是和大臣们饮酒,喝得非常开心,天突然间又下雨了。文侯就想起身去猎场。而此时的大臣们不解,就问:“今天喝酒这么开心,又赶上下雨,大王您要到哪里去呀?”文侯就说:“我和虞官约定今天去打猎,虽然酒兴正浓,又天降大雨,我又怎么能失约呢!”于是不顾大雨,起身前行。此事对于魏文侯来说确实是个小事,即使不去,虞官也无话可说。但文侯却是言出必行,不自欺,不欺人。因此,文侯在位期间,魏国的实力是最强大的。
39、释义:子贡问推行仁政的方法,孔子说:“工匠想要顺利完成工作,必须先把工具磨锋利。居住在一个地方,必然选择这个地方有贤能的大夫为师,结交有仁德的士人为友。”
40、(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41、出处:《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42、(出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43、(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4、(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5、 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野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944年,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率军抵抗失败,皇太后李氏写降书请求皇帝阿翁放他们一条生路,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
46、(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47、(解释)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现多指落后不文明的状态。
48、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成语故事半部论语5(注音)bànbùlúnyǔzhìtiānxià
49、(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50、(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51、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52、(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3、 “师”即子张,“商”指子夏,两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成语“过犹不及”就出自此处。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了头和没有做到位效果都是不好的。“过犹不及”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把握好“度”。比如在人际交往上,过于冷漠不行,过于亲密也不行。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对对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便在亲近的人中间也该保留。无论对待朋友还是对待亲人,都应该把握好分寸,适度最好。
54、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
55、(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56、(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57、(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58、(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59、在工作中并非总是事情做得越多越好,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只要把你应该做的做好就可以了,越俎代庖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60、(示例)(1)《后汉书·滕抚传》:“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
61、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62、(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赵匡义问是不是,赵普说我是以半部《论语》帮助治天下的
63、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64、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5、理屈辞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辞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66、(解释)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