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代表作【43句文案集锦】
孟德斯鸠代表作
1、很明显,在《论政治》中显而易见的决定论倾向并没有发展为一种教条主义立场。在《思考》中,孟德斯鸠放弃了他先前坚定的决定论,甚至在提及同一位君主时也是如此,先前他用这同一位君主作为例子,来论证决定论在历史中的作用。孟德斯鸠现在声称,查理一世自身要为他遭遇的敌意负责。查理一世羸弱、迷信、带有偏见,他要么是过分大胆,要么是过分怯懦,他更关心讨好自己的情妇,而不意在讨好自己的臣民。其结果就是,其臣民最初的憎恨情绪很快就变为蔑视之情(页526)。因此,查理一世之所以会在清教徒手上遭遇这样的命运,是因为其个人的缺点,而不是《论政治》中讨论的反君主的普遍的社会基调。
2、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文集:杂文选》,许明龙译,商务印书馆,2022年10月。
3、正因为如此,他认定平原比山区更容易产生并维持专制,而且平原更易于受到外敌入侵,因而更有必要维持一个强大的政权,尽管政权强大实际上很可能用于镇压国内民众而非抵御外敌。相比之下,“山区人民保留了比较吻合的政体形式,因为他们并不面临外来征服的巨大威胁。”“山区人民不惜任何代价坚持民选政府,平原的人民则希冀强人政治,海边的人民则喜欢两者混合的政府。”这些论断显然过于绝对,但是对于解释专制的成型仍然具有一定说服力。
4、当有人问他什么是哲学的时候,他回答:“哲学就是一帖治疗灵魂疾病的药剂。”
5、这一命题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肯定了主体、精神的能动作用,对其后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6、从杰里科到汉谟拉比,从罗马到孟德斯鸠,从拿破仑到美国宪政,我们可以看到法律的演变。今天我们主要聊聊卢浮宫里的汉谟拉比法典、罗马法和法国人孟德斯鸠。
7、虽然这部包含了近3000脚注的巨著共6大部分、31篇,流芳后世的却主要是前两部分。第四部分分别处理法与生活气候以及贸易之间的关系;第六部分则讨论法律和宗教与革命之间的关系。但是孟德斯鸠的目的并不是讨论世界各国的实体法本身,而是探讨各国法律所共享的“精神”——规律、原则、灵魂。值得注意的是,孟德斯鸠故意回避了“自然法”,因为至少自阿奎那的《神学大全》以来,西方自然法传统带有鲜明的神学色彩,自然法就是上帝刻在人们心中的律法。
8、普列汉诺夫宣称,就像维科和赫尔德那样,孟德斯鸠远远超出自己时代的历史学家,这是因为他不用那种肤浅方法——“将一切都简化为个人有意识的活动”(同上,页154)。孟德斯鸠反而认为,历史服从于潜在的普遍原因,这些原因引导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在达致这一判断的过程中,普列汉诺夫无疑部分考虑到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强调过气候、宗教、法律、政府的准则、惯例、道德和习俗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塑造作用。然而,普列汉诺夫也意识到,孟德斯鸠在《论罗马人之伟大及其衰亡的原因》(ConsidérationssurlescausesdelagrandeurdesRomainsetdeleurdécadence,17(校按)旧译为《罗马盛衰原因论》)中对决定论的强调。比如说,孟德斯鸠在这本书中写道:
9、阿那克西曼德生于米利都,是泰勒斯的追随者和最出色的学生。
10、毫不奇怪的是,《论政治》中最具决定论意味的因而是最引起轰动的段落,是最为人所知的。事实上,它们几乎就是二手评论者曾经引用过的唯一段落。最常被引用的这一段落带有明显的决定论倾向(deterministtwist),表现出孟德斯鸠早期关于“普遍精神”(espritgénéral)的某种说法:
11、贝特瑞——原瓶原装进口葡萄酒,为您的健康助力,为您的生活增添光彩!
12、休谟、伏尔泰和吉本这些哲学式史家对区分“反复无常”和“联系”的关注——当然也还有其他的关注——多么重要,但就深入探究决定论趋势在决定历史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而言,他们三人都无法与孟德斯鸠比肩。事实上,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GeorgyValentinovichPlekhanov,1857-1918)在其长文《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1898)中指出,孟德斯鸠认为,历史的流动远非屈从于个人不可预期的意志和突发奇想,而是有它自身的逻辑。用普列汉诺夫的话说,孟德斯鸠意识到,尽管“领袖的个人品质决定着历史事件的个别特征”,尽管“偶然性的因素……总是在这些事件的原因中扮演着某种角色”,但这些事件的“趋势说到底是由所谓的普遍原因(generalcauses)所决定的”。
13、在很多场合,纠纷的裁决和惩罚方式是武力。比如爱斯基摩人那样并不致命的拳击比赛和欧洲比到死的决斗——直到近代之前,身在其中的人们都相信这种方式是十分公正的。在通过武力进行了裁决的同时,被判罪的一方也往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小明不承认打断了你的腿,强哥说你们俩决斗吧,谁赢了谁就有理。
14、因此,我们对《论义务》内容的了解仅仅源自公开发表在《法兰西丛书》(Bibliothèqufrançaise)的一份《摘要记录》(compterenduanalytique),以及保存在《随思录》(Pensées)中的残篇。孟德斯鸠在《论义务》中讨论了三种类型的义务:对上帝的义务、对自己的义务和对自己同胞的义务。他得出结论说,与我们的本体论境况(ontologicalcondition)相关联的那些义务,远远优先于那些与成为这个或那个国家的公民相关联的义务。因此,我们应当把我们对人类的义务放在更加地方性的依恋感(parochialattachments)之前(同上,卷页159-160)。
15、伏尔泰——幸福是由若干快乐感觉构成的一种抽象概念
16、然而,孟德斯鸠视这些偶然事件为罗马历史的总体线团(generalskein)上的那些被搅乱的丝线。罗马历史发展的总体路线对那些由不过是偶然事件引起的变化无动于衷。人类的不可预测性的要素影响着罗马历史发展的节奏,还影响着它那些次要特征(secondaryfeatures)的形成,但是,它们并没有改变它的必然方向。
17、他是第一个自称为智者的人,也是古希腊第一位公众教师,还是第一个收学费的人。
18、一旦对共和国保持忠诚的爱国精神消失了,它就无法再现。政治分裂已然不可避免:“被撕裂的罗马城不再是一个整体。”
19、原初,孟德斯鸠是把《思考》看作一部篇幅更长的未竟之作的一部分,这部著作题为《君主》(LePrince)或《众君主》(LesPrinces)。这部篇幅更长的著作有一则残篇收录在《随思录》里,这则残篇表明,同《论政治》一样,这部著作整体的关键在于,政治需要道德,尤其是君主需要道德。孟德斯鸠在这则残篇中如是写道,
20、“凡是真正的哲学家都会同意,从动物到人并不是一个剧烈的转变。”
21、法律的第一阶段只是把原本风俗中的“复仇”原则确定下来,比如汉谟拉比法典和摩西律法中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强哥看你被小明打断了一条腿,允许你也打断他一条腿,他不许还手。
22、在论述克伦威尔的生平时,孟德斯鸠同样避开决定论,还阐述了一种关于伟人的历史理论。克伦威尔值得那种以自己的意图打造历史的有天赋的个人效仿,值得那种通过非凡的天才克服一切阻碍的伟大人物效仿。孟德斯鸠在比较克伦威尔和法国的马耶纳公爵时更赞赏克伦威尔,因此,他强调了克伦威尔的个人能力,而那位马耶纳爵士虽面临相似的处境,却沦落到不幸的境地。暗杀亨利三世之后,那位法国公爵为了使天主教重获王权,从而将年老的红衣主教波旁(Bourbon)推上国王宝座。这一鼠目寸光的行动恶化而不是缓解了法国的分裂情绪(页525)。相反,克伦威尔明智地攻击君主制本身,以此扑灭了国内的分裂情绪,同时为自己的党派提供了充分的最终目的,以团结他们,为他们提供了行动的理由(页525)。
23、孟德斯鸠对历史编纂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比其绝大多数同时代人更能理解,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人对事件的影响。如果说伟人有时决定历史的发展,那么,同样正确的是,过往之事累积的分量有时会凝聚成某种普遍原因,从而使得一个既定的社会朝着这个方向而非另一个方向前行,这甚至令特定个体的作用几近无效。正如吉本也意识到的那样,孟德斯鸠认为,这些普遍原因有时会压倒那些次要原因,并预先使得事件倾向于这种历史结果,而非另一种历史结果。正如阿隆(RaymondAron)的洞察所示,孟德斯鸠的总结是,
24、孟德斯鸠在24岁时便接手了父亲的葡萄酒事业,这位在政治上有着过人天赋的政治学家,拥有着惊人的商业嗅觉和敏感度。布拉德酒堡位于格拉夫地区,其酒庄名气虽然不及红容颜酒庄和梅多克地区的酒庄,但是孟德斯鸠非常善于利用其在巴黎及海外的关系网及其雄厚的政治影响力,他的葡萄酒和他的书籍一样都赢得了王孙贵族的喜爱并且远销英国。孟德斯鸠曾幽默的调侃,不知是大家出于对我的书的喜爱而喜欢我的葡萄酒,亦或是书占了葡萄酒的光!
25、孟德斯鸠在著作一开头就重述了古罗马执政官西塞罗的自然法观点:
26、▲罗马景象:卡匹托山上通往阿拉科埃利圣母教堂的阶梯
27、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生活方式从狩猎采集,变成了定居在一处,从事农业畜牧。
28、罗马法分为三部分,自然法,民法和万国法。民法是与罗马和罗马公民相关的各种法令。万国法来自罗马武力征服了大量外族领土后,向各地派去的首领所颁布的彼此共存的政令。不过罗马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自然法。
29、既然使得查理一世的权位难以稳固的并不是他的行为,而是普遍原因的潜在倾向,那么,英格兰的任何一位绝对君主都不可能过得(fare)更好。孟德斯鸠认为,在爱德华国王、玛丽女王以及伊丽莎白女王治下,还存有一丝丝敬重皇家的古老态度,但到十七世纪,这已完全消失。因此,查理一世(他在1649年遭到处决)在英国内战期间遇到的困难,乃预料之中的结局。
30、那些依赖于一些个人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被归因于机运(chance)或那些神秘而不为人知的原因。而由数量众多的人所促成之事,则可能常常用确定而已知的原因来解释。
31、政治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解决一群人如何生活在一起的问题。人口越多,阶层差距越大,利益冲突越多,文化差异越大,这个问题就越难解决。不论东西,不论古今,那些杰出的政治家,正是在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了一大群人和谐相处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伟大之处。
32、德行是友谊的基础,也是友谊的孕育和保护者。
33、鉴于那些在罗马历史中产生影响的普遍原因,对孟德斯鸠而言,共和制(republicanism)的消亡便是一种先定的必然性。
34、但丁。阿利盖利·但丁。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除《神曲》外,但丁还写了诗集《新生》、语言诗学论著《论俗语》、哲学神学论著《飨宴》及政治学论著《帝制论》等著作。
35、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企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很明显是对宗教神学统治下人们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呐喊和呼吁。
36、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文学家有但丁、莎士比亚;艺术家有达·芬奇、拉斐尔;科学家哥白尼、布鲁诺、刻卜勒和伽利略等。他们为现实主义的文艺艺术和近代自然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7、 中国立法者以天下太平为治国的主要目标。在他们看来,俯首听命是维持天下太平的有效手段。
38、某个特定领袖的这个或那个行动可能会为历史发展添加这样或那样次要的意外转折,但是,任何领袖的特定行动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影响历史发展的结果,因为这结果早已被法国在历史上形成的主导性的社会基调所预先决定。
39、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40、特别声明财新文化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文化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41、《论法的精神》对后人的教诲远不止其首次系统提出的三权分立理论。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孟德斯鸠对后世思想的启迪是多方面的。譬如“在自然状态下,人生来平等,但是他们不能保持这种状态。社会使他们失去平等,而他们只有通过法律才能恢复平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第一句和这句话很相似,只不过把“平等”改成了“自由”,而卢梭的自由和平等实际上是不可分离的;事实上,甚至可以说整部《社会契约论》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都是这句话的进一步展开。再如“要判断哪国的法律更符合理性,不能把单个法律逐条比较;它们必须被作为一个整体,放在一起比较。”一个例子是刑事审判中的证人制度。法国对伪证规定了严厉惩罚,英国则不以为然。原因在于法国只允许检方证人作证,而不允许被告对质;英国则双方都可以提供证人并相互质证,因而伪证的风险或带来的伤害更小。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位制度分析大师充分形象说明了整体比较的必要性,而《论
42、伏尔泰的文章《历史哲学》(PhilosophyofHistory)有一节题为“关于罗马人的征服及其衰落的若干问题”(QuestionsupontheConquestoftheRomans,andTheirDecline),其中概述了那种对超越单纯历史编年的原因的追寻。伏尔泰并没有擅自提出明确的回答,他只是追问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罗马人征服二十五个联盟耗费了四个半世纪的时间?为什么罗马人耗尽了七个世纪的岁月才赢得亚历山大大帝仅用七八年时间就征服了的帝国?只有这种分析性的方法才能够令关于一个时代的研究对另一个时代富有教益。(这种方法的)诀窍是,忽视那些几乎不展现更大的趋势或范式(largertrendsorpatterns)的无意义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