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美文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热美文网 > 句子大全 >

    春夏秋冬的成语各5个【48句文案集锦】

  • 发布时间:2023-08-04 09:39 编辑:admin 点击:
  • 春夏秋冬的成语各5个

    1、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春夏秋冬的成语各5个)。

    2、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3、(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4、☞ 关于春天的观察日记写法,及开头结尾汇总,写作必备!

    5、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念奴娇》

    6、◆(电子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单元生字组词,期寒假预习必备!

    7、绿树成荫挥汗如雨蝉声阵阵绿树成荫挥汗如雨烈日当空(春夏秋冬的成语各5个)。

    8、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9、春天到 春风____ 桃花____ 柳树____草芽____ 

    10、(腊尽春来)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回来了。

    11、(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12、雪:上面是雨字头,第三笔要变成横钩,不要写成“雨”字。

    13、(着手成春)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14、(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15、(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16、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17、出 处:清·李渔《比目鱼·肥遁》:“一路行来;山青水绿;鸟语花香;真个好风景也。”

    18、浮瓜沉李浮瓜沈李寒耕暑耘秋行夏令暑往寒来暑雨祁寒

    19、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20、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21、春华秋实: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因果关系。

    2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23、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24、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25、(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26、(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7、骄阳似火:强烈的阳光好像烈火一样。形容天气非常炎热。

    28、(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29、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30、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31、绿树成荫:树木枝叶茂密,遮住了阳光。正是盛夏季节。

    32、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

    33、(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34、(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春风:春天的和风;风:吹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夏天的雨水滋养人。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35、寒冬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36、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经典语录)

    37、夏天到 夏雨____ 荷花____ 青蛙_____ 

    38、出处  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39、(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40、寒来暑往火伞高张夏雨雨人无冬无夏夏炉冬扇夏日可畏

    41、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42、(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43、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44、秋水盈盈:形容眼神饱含感情。同“秋波盈盈”。

    45、(燕语莺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春天里大好的景象。也比喻女子说话声音婉转动听。

    46、(蒲柳之质)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47、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