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美文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热美文网 > 句子大全 >

    王阳明知行合一经典语录【82句文案集锦】

  • 发布时间:2023-07-03 11:08 编辑:admin 点击:
  • 王阳明知行合一经典语录

    1、 世上没有后悔药,沉溺于往事中后悔自责,只会让人们错过更多的美好。

    2、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

    3、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4、   王阳明回答说:“只要理解了,为什么非要记住?要知道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本体光明。若仅求记住,就不能理解;若只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王阳明知行合一经典语录)。

    5、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6、即使周积匆忙跑进来,但王阳明还是已经虚弱到倒了下去,直到很久后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道:“我走了。”

    7、精神道德言动,大率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

    8、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主旨,“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

    9、如总理大臣伊滕博文、打仗的东乡平八郎、写小说的三岛由纪夫,一大堆企业家,三菱的岩崎、松下的松下幸之助、京瓷的稻盛和夫。蒋介石感叹“中国和日本之间差只差一个王阳明”!

    10、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11、(解读) 无论圣人还是愚夫,良知人人皆有。所不同的是,圣人能够保全它而不让它遭受任何蒙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良知自然常存,这也是修习。人人皆可学之。

    12、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知行合一经典语录)。

    13、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他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是在讥笑王阳明。

    14、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15、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16、(解读) 人心是天渊。心的本体无所不容,本来就是一个天。只是被私欲蒙蔽,天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心中的理没有止境。本来就是一个渊。只是被私欲窒塞,渊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如今,一念不忘致良知,把蒙蔽和窒塞统统荡涤干净,心的本体就能恢复,心就又是天渊了。人的心,性与天原为一体,天所包含的一切也同时是心所包含的一切。天的属性就是人心中的本质的内容。所以,心只有一个,天只有一个,知的本体——天也就只有一个。

    17、《大学》中所谓的“学物”,就是《中庸》中所谓的“仁”。知识、审问、仔细思考、明辨、虔诚都是所谓的诚实的美德,除了善良还有其他所谓的诚实的美德。

    18、他的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19、王阳明这样用意念代替“行”合理的方面,要人们树立一种信念,在刚开始意念活动时句依照"善"的原则去做,将不善和恶消灭在刚刚萌发的时候,这也叫“知行合一”。所以,对“知行合一”应该全面理解,这样才能正确评价。

    20、世间之事,有些看似礼实则非礼;有些看似不雅,本质上却是礼貌。

    21、在另外的公文中,王阳明回复说,不要太急躁,为了避免重大伤亡,攻城是下策,应该等朱宸濠出城后打歼灭战。

    22、 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那么多烦恼,你觉得现在烦恼多,其实是把未来的事情挪到当下了。

    23、他在明朝的历史上功业很大,也很了不起。他的学说影响到后来日本的文化革命明治维新,建立了这一百多年来的新日本,明治维新一开始采用的完全是阳明哲学,这在日本史及国际史上都很有名。

    24、(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25、喜欢蔑视、贬低和打压别人的人,修养品行往往都是下乘,这种人的看法不值得放在心上。反而是王阳明这种修养精深、境界高明的人,往往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很多时候,并不是你错了或者没有用,你只是还没等到有能力欣赏你的人。

    26、某一夜,王阳明从一个美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

    27、    王阳明说:“这是你只知道静养,却没有下克己的功夫。这样一来,碰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站得稳,才能静亦定,动亦定。

    28、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29、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 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功夫。 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 的幵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30、古人言: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所以立志一定要高,那样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人生目标,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31、很多人在发榜现场因为没看到自己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因为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32、解析:王阳明继承了孟子思想中的精华,他说良知良能人人皆有,圣人和愚夫身上都有。圣人只是保全它而不让它遭受任何蒙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良知自然常存,这也是修习。

    33、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34、解析: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产生了天和地,造就了鬼神和上帝,所有一切都由它产生,任何事物都不可与它相比。人若能彻底恢复良知,无一丝缺陷,自然就会手舞足蹈,天地间不知还有什么乐趣可以取代它?”

    35、解析: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

    36、就我个人的感悟,知知而行是为知,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行而知知是为行,行而不知是为怠行。可能会有些拗口,那就让我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解释一下。

    37、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所谓急中生智。如阳明先生所说,这不是天外飞来的。

    38、王阳明提出的良知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王阳明全部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

    39、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句名言,“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这句名言告诉人们,不要只是一味感叹命运,人生是要积极进取。

    40、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41、点题: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42、但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吗?

    43、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44、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45、(解读) 有位朋友经常因为生气而指责别人。王阳明告诫他说:“学习应该反身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反躬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46、在多年的军事生涯中,王阳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心学大师的角色。只要稍有空闲,他就会和跟随他的弟子讨论心学。他给弟子们上课,要他们静坐去除人欲,同时又让弟子去“事上练”,告诉他们只有经历多了,才能不断反思、修炼,达到山崩不改色、地摇不动心,宁静于内外的境界,才能达到致胜决断、知行合一的境界。

    47、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8、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49、这里汇聚了一群对外汇无上热爱的金融高净值粉丝,他们披星戴月,孜孜不倦的对外汇交易进行探索、研究;最终自由、开怀...如果你也想成为像他们中的高净值、财务自由人士,那么欢迎您关注我们!

    50、杀人须就咽喉上着刀,吾人为学,当从心髓入微处用力,自然笃实光辉。

    51、“又比如,一个人知道痛,那一定是他经历过痛,他才知道痛;一个人知道冷,那一定是他经历过冷;一个人知道饿,那一定是他经历过饿。知和行怎么能分得开呢?上面所说就是知与行的本来面目,没有被私欲隔断。”

    52、王阳明五岁了还不会说话,不过,他却能读书。将他爷爷的多数藏书都读了一遍,还记了下来。十三岁丧母。十七岁娶妻。结婚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闲逛时遇到一道士,便随他在荒郊野外静坐了一天一夜,身边的人都觉得他不正常。

    53、解析:王阳明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心是根本,心就像果实的蒂,蒂要是坏了,结出的果子肯定不成熟而坠落。

    54、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55、  干部须在苦中成,方站得稳,方能“劳亦成,逸亦成”。“知痛,知寒,知饥,然后自然会避痛,御寒,果腹,”这便是知行合一。干部须吃得苦,低得身,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红军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始终保持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d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不怕苦累,站稳脚跟,不断前行,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岗位上艰苦奋斗,永不言弃,做攻坚克难拔尖干部。

    56、(解读) 悔悟是去病的良药,但能让人有错改过才是它的效用之所在,如果仅仅将悔恨留滞在心里,则又会因为用药而添病。

    57、后来他们又接受了明儒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更加尊重儒学。所以遇到西方欧美文明东来,要日本打破锁国主义,敞开贸易的大门,他们就以“春秋”大义的精神,全国知识分子愤怒而起,提倡“尊王攘夷”的主张,为抵抗西洋外夷的侵略而自强。

    58、第知行只是一个工夫,不能割裂。而所谓“工夫”,就是认知与实践的过程。

    59、至于阳明学说的是非高下,事属专题,而且比较复杂,姑置不论。但我们须知道,阳明学说的“知行合一”、即知即行的说法,在他过世二百年后,却被东方日本维新派完全接受,因此开启了日本明治维新的一代,甚而反转影响了我们推翻清朝的革命思潮。

    60、知行合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

    61、致良知,知行合是阳明文化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

    62、西方的欧洲,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这些事故,和我们虽然还远隔重洋,说是没有关系,却是很有关系,所以也在此顺便提起大家的注意。

    63、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6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65、心与理,是不同的概念。心便是宇宙,理便是宇宙中的规律。心与理的关系,是共生关系。

    66、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67、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68、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

    69、面对外界的评价,尤其是诋毁,不仅不要生气,还要把它当成磨炼自己强大内心的机会。

    70、关于“盗贼也有良知”这个论点,王阳明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事实依据。据说他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

    71、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王阳明 《传习录》

    72、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73、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心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或者说“致良知”状态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达到非常寂然、专虚静的时刻,那么万事万物的道理就会自动显现。所以说,心外没有理,心外没有物。一切外求者,都是在缘木求鱼。

    74、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

    75、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

    76、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77、为了让弟子们深刻理解他的心学,在赣州时他写下了《大学问》一书。《大学问》是心学入门课,是王阳明从心学的角度重新解释了儒家经典《大学》。他在《大学问》中说:“良知是件法宝,使用它不需要任何繁琐的程序,也不需要任何咒语,只要你按它的意思行事,就是最好的使用方式。”这是王阳明告诉我们的一个终极真理,用王阳明的话说,这个道理不是我告诉你的,它其实就在你心中:天下一切事,都是你良知的事。

    7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79、回转来讲阳明哲学,他在人生的教育作用上,提倡即知即行、知行合大大影响了中国明朝后期和后来日本的明治维新。我为什么提到他呢?因为诸位问的问题,就是他所说的教育问题。王阳明的著作颇丰,最有名的一本书是《传习录》,讲做人做事的学问,过去六七十年前在中国很流行,蒋介石先生在黄埔军校也是讲阳明学说,黄埔的同学每人身上都有一本《传习录》。我经常笑说,你们每人都有一本,但是大概没有人好好翻过。

    80、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81、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