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美文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热美文网 > 句子大全 >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60句文案集锦】

  • 发布时间:2023-06-10 11:56 编辑:admin 点击:
  •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1、全诗基本上是依据史料加以敷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最后的感慨(“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也是前人早已发表过的(《史记·刺客列传》引鲁人的评论说“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咏史诗的传统写法就是如此,无非是把已经得到记载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用诗的形式再现一次,再顺便发表一点议论或感慨,大抵相当于史传末了的“论”,诗中的议论可以出新,也可以是传统的看法。

    2、“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4、(2)《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在希腊的时候,有一位哲学家叫做布拉图,他也虚拟了一个世界,翻译成中文就叫做──乌托邦。

    6、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7、陶渊明的诗里,有三首是只要看题目就知道是典型的咏史诗:《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第一首笔者先前曾有所议论(详见拙作《放手让子女自力更生——读陶渊明诗〈咏二疏〉》,《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月6日《后海》副刊),这里只谈后两首,先谈《咏三良》。

    8、唐朝时特别强调陶渊明是一个非常好的作家、诗人。

    9、另一层的意义就是说,我不要凑热闹,我不需要跟那些春天夏天的花一起开,我可以孤独地开着。

    10、(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________。

    11、首先,《史记》是从五帝写到汉武帝,《汉书》主要是写西汉,《后汉书》主要是写东汉,《三国志》主要是写三国。这四部史书,又被合称为“前四史”。

    12、陶渊明也是如此,这里来略为谈谈其作品中的四份文本:《咏三良》《咏荆轲》《扇上画赞》和《读史述九章》。

    13、陶渊明《咏荆轲》诗的妙处在于在不长的篇幅里把荆轲刺秦王的著名故事讲得首尾完具,头头是道,形象鲜明,充满感情。这里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陶渊明处理各种题材都有极高的水平,田园生活固然是他的最爱,平淡而有味的风格固然是他的擅长,而要来一点慷慨激昂的历史叙事,亦复当行出色。此是大家风范。

    14、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南朝,相对于很多朝代来说它有战时的一种稳定性。

    15、所以陶渊明在做官的时候写下这篇文章,就是在警告自己,你怎么还待在官场?和这些没有品格的人混来混去?

    16、文中桃花源里的人说自己根本不知道现在是哪个朝代,还不知道有汉朝的存在,但他们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既然没有和外界来往,为什么会穿着东晋的衣服呢,东晋和秦朝可是隔了好几百年啊,所以说,这衣服或许是活着的人在祭祀的时候烧给他们的。

    17、(1)《饮酒》中诗人身居闹市,依然保持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8、  一方面,是因为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那就是画论与诗论之间审美情趣上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并且开始了我国诗画史上第一次诗画真正融合的新时期。在画坛上,如果说六朝时在理论与实践上还有不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唐代就已不复存在了。无论是南宗派,还是北宗派,都不同程度地重视神似。除南宗派的鼻祖“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画伏生像,不两膝着地用竹筒,乃箕股而坐,凭伸卷”等,“不拘形似”已素为人所称道外,北宗派的创始人李思训的画也并非“穷其枝叶”,刻板写实。唐玄宗之所以称赞李思训“所画掩障,夜闻水声,通神之佳手也”(米景玄《唐朝名画录》),不恰恰说明他的画也达到了神似吗?在文坛上由于受画坛神似理论的影响,诗人的审美情趣也逐渐向形神并重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大画家王维将南宗派重写意轻写形的画风带入诗歌创作之后,以其神来之笔不为外界形貌所拘,意在表现浑然一体的意境,使人耳目一新。从此,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审美标准趋向一致,诗画之间的缝隙开始弥合,于是这对姊妹艺术才真正携起手来。这时也只有这时,以浑融完整意境见长的陶诗才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喜欢。

    19、但许多人应该都不知道,陶渊明在当时他所在的时代,其实并没有受到重视。

    20、秦始皇统一中国代表了历史进步的方向,刺秦王的荆轲不过是一个失败了的恐怖分子,前人也早已看出了“虽得秦王之首,于燕亦未能保终吉也”(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九)。但我们不必以此来评说陶渊明的《咏荆轲》一诗,他不过是按传统的材料和看法来写一首诗,同时抒发一通自己平时总压抑着的的豪气而已。

    21、表面看起来陶渊明离我们很近,无论是他的艺术还是他的行为,简直人人都可以尝试一番,可谓起手不难。但是追问和辨析下去又会发现,一切远不是那么回事,他绝不像看上去那么切近,我们离他实在是太遥远了。陶渊明同我们概念中的那种“隐逸”,更有那明朗温煦的诗风所描绘的景致,常常是背道而驰的。

    22、一般来说,这篇文章的解说也就到此为止了,不过还是有脑洞大开的人,觉得这事不一般。

    23、这个打鱼的人出来以后,觉得我知道到了这样一个神仙地方,不告诉人心里总是难受。

    24、陶渊明此诗作于何时颇不可知,前人有一种推测,认为作于晋、宋易代之后,且有具体的影射。明朝人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说:

    25、赞叹此公“敛辔”“萧然”的心态和“独养其志”的定力,充满了钦佩仰止之情,虽然没有像《扇上画赞》那样直接提到自己,但是文中把自己带进去的意思还是比较明显的。

    26、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采菊东篱,遥望南山。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黑暗官场的厌恶。抒发了作者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

    27、陶澍沿着黄文焕的思路向前更走了一步,认为陶渊明的痛惜“三良”指向哀悼晋宋易代之际的张祎。其说颇有影响。按东晋末代皇帝恭帝司马德文很痛快地向刘裕交出了皇帝的大印,刘裕安排他当零陵王,其办法很像是东汉末代皇帝刘协下台后被安排为山阳公;但司马德文的命运差多了,刘裕派张祎去进毒酒,张祎不干,自饮毒酒而死,于是另派士兵进入零陵王住处进毒酒,王不肯饮,遂掩杀之。(详见《晋书·恭帝纪》《宋书·褚叔度传》《宋书·武帝本纪》)

    28、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灭陈,中国再次得以统结束了分裂两百多年的南北朝。

    29、后来是到了唐代王维这些诗人特别喜欢陶渊明,才提出了很多他在文学里面比较优秀的主张,于是才被众人所熟知。

    30、所写之事:诗歌写自己在南山隐居时的田园生活。“结庐在人境”交代隐居的地点。“采菊东篱下”写诗人东篱采菊,流露出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31、所以桃花源的存在就是一个净土,一个人在痛苦现实当中画出来的一个美丽的世界。

    32、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扩展资料: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陶渊明,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33、我们知道就算是在冬天,松树也还是绿的,而菊花是春天不开花,夏天不开花,秋天开花,我们称之为菊花,它代表了一个在都不开花季节所开的花,是孤独清高的象征。

    34、  其陶渊明一生高蹈独善,以高风亮节称于时,所以当时的文人往往因称颂其人品而掩忽其诗品。无论是《宋书》中的《陶潜传》,还是萧统笔下的《陶渊明传》,以及其好友颜延之所著的《陶徵士诔》,都莫不如此。

    35、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36、所表之情:“心远地自偏”表明自己志趣高远,不同世俗,对争名夺利的世界的疏远、超脱、漠然。“此中”两句表现的是在田园美景中,在可遇不可求的心境中,突然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37、故事中的渔夫是外来人,桃花源的人信不过他,所以才在送他离开后偷偷跟着他,渔夫一路做标记,桃花源的人就一路销毁,渔夫一出来,马上就告诉了当地太守这件事,结果却什么也没找到。

    38、第一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一下子把作者归隐的境界拔得很高,因为作者归隐不是一个人独居在大山,而是和家乡老百姓打成一片,说明陶渊明并不是因为另类才辞官,而是为了追求自由、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就是这个道理!

    39、这么一开头,相信大家就能继续背下去了,当初在课堂上,老师也讲得很清楚,这篇文章表面是讲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美好的世界,实际上,却隐含着陶渊明对现实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控诉,因为现实的黑暗和残酷,所以陶渊明虚构出一个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桃花源,通过逼真的情景式描述,和现实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

    40、诗歌主旨:诗歌写摆脱世俗烦恼隐居南山所见的美景以及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41、所以从从归去来兮辞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陶渊明在魏晋南北朝的这样一个乱世,他标榜出来的个人风格。

    42、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43、陶渊明虽然很早就创作出以轻视名利、归隐田园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但无论是初唐还是宋末,这种题材的文学创作都不受时代的欢迎,很少有人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最多是因为题材相似而形成的一种流派,如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唐代田园诗。然而,到了元代,陶渊明的避世隐居的思想成为整个时代文学创作的主流,这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存在。因为,当一个新的政权处于崛起的阶段,建功立业才是整个社会的主流,而陶渊明的隐逸思想正好与此相反,因此会受到极大的削弱。而陶渊明的作品,往往表现的也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如热爱自然、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坚持操守等。虽然唐宋两代对陶渊明推崇的角度不同,但都以上述为主。但元朝推崇的却是陶渊明隐逸的思想。元初,陶渊明隐逸的思想在许多人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元朝的开国功臣、元代文学的开创者耶律楚材,他对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至深,可就是这样一位深受成吉思汗等帝王信任的伟大政治家,却把陶渊明奉为异代知音。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文集》存诗六百余首,其中相当一部分表达了对陶渊明个人情操、人生选择和人生态度的认同,并表达了自己追求隐逸、淡漠、朴素、仁政和热爱自然的思想。此外,他对官场丑恶的厌恶和自我孤独的悲观避世的态度也随处可见。

    44、历史上为秦穆公殉葬的子车氏之三子与大名鼎鼎的刺客荆轲,都同诗人陶渊明的情况太不相同了,没有可比性,也没有什么相关性,于是陶渊明也就无从写出“有我之境”的咏史诗来。而汉代的二疏(疏广、疏受)都是先当官后退出、隐居于民间的,他们同陶渊明大有可比性,而且他们不打算给子女留下什么遗产的旷达胸怀更深合于陶渊明的思想,所以陶渊明的的《咏二疏》便很容易成为“有我之境”的咏史诗。

    45、而在这个天地里面竟然有房子,还有人种田,男女老少,他当时惊讶于外界之外的世界还有这样一个地方。

    46、三良的情形同张祎相去极远,毫不相干,无从影射。陶渊明对刘裕那种斩尽杀绝毫无意义的残酷举措虽然不满,但他并没有忠于东晋王朝的意思(详见拙作《从陶渊明〈述酒〉诗说到他的政治态度》,《文学遗产》2017年第2期;又《晋宋易代与陶渊明》,《中华读书报》2018年1月3日第5版)。陶渊明的《咏三良》未必作于晋宋易代之后,更未必指向当下的政治事件。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这两点。“古人咏史,皆是咏怀,未有泛作史论者”,这话也显得绝对化,事实是泛作史论者时时有之,当然借咏史以咏怀者亦颇多见,但其怀如何,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绝对不宜径往政治大事上拉去并妄加议论。

    47、辛弃疾(1140——1207)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

    48、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4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其五》

    50、中国的一大特色是历史悠久,典籍丰富,所以知识分子(“士”)大多是熟读史书的,而且一般都很喜欢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文人尤其是如此,于是咏史诗成了吟咏的一大题材,其他文学样式也经常涉及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故事。

    51、虽然孔子说:学而优则忧,书读好了以后,你本来就应该出来做官,变成是大夫阶级,然后去治理国家。

    52、相对应地,北方自西晋末年陷入军阀混战和少数民族政权割据,最后由鲜卑族建立的魏所统史称北魏。北魏后来又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史称东魏和西魏。之后,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北周又灭了北齐,得以再次统一北方。

    53、B.第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54、他喜欢写诗就用最朴素的句子,用很直接的话把它的形式给讲出来,所以在当时普遍流行骈骊文的情况下,很多人就觉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表明了作家的功力不高。

    55、(3)《饮酒》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56、元代关于陶渊明的理论文章和著作并不多。然而,事实却是陶渊明在元代的影响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翻开元人的作品集,陶渊明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叹世、隐居、及时行乐、否定功名,这些带有陶渊明鲜明色彩的思想,是元代文学中最热门的话题。在散曲中,这样的题材占据了半壁江山,诗歌、杂剧等文学作品同样充斥着这样的思想。陶渊明在元代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第他的思想不再是个别作家的创作主题,而是几乎所有作家都不可或缺的主题。第他不再像唐宋那样停留在表面的讨论、附和与模仿中,而是深化为一种价值判断的标准和人生的哲学理论。第他的思想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贯彻。此外,陶渊明的思想贯穿了整个元代,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入到文化艺术等各个层面。因此,元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研究陶渊明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57、元朝自认为是自尧舜禹汤、秦汉隋唐这一脉相承的中国朝代的延续,它的历史记载在《元史》和《新元史》里。元朝之后是明朝,明朝的历史记载在《明史》里。明朝之后是清朝,清朝的历史记载在《清史稿》里。

    58、C.第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59、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