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美文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热美文网 > 句子大全 >

    孔子的故事有哪些题目【52句文案集锦】

  • 发布时间:2024-02-21 10:53 编辑:admin 点击:
  • 孔子的故事有哪些题目

    1、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2、现在的人,通过《孔子的故事》去看待2000多年前的孔子,我们真的还有很多话要说。孔子为什么提倡繁文缛节?孔子竟然认为人有阶层之分,孔子很多地方有些迷信,他对于“命”有太多矛盾的时候。

    3、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孔子的故事有哪些题目)。

    4、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5、  这是什么意思哩?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这个孩子,是水精之子,天生有圣德,但生在衰世,只能做内圣之王”。所谓内圣之王,即没有王位的素王,即:没有土地、没有人民,但只要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权势就永远存在。

    6、一次,孔子坐着马车经过一条小路,半路上遇到一个孩子用泥土堆了个城堡,挡住了去路。孔子就问他:“你不让路,我怎么过去呀?”小孩说道:“从来只有马车给城堡让路的,哪有城堡给马车让路的?”孔子没想到这小孩这么会说话,非常吃惊,就表扬他说:“想不到你小小年纪,懂的事情可真不少。”小孩回答:“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水,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在地上跑,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有什么大小之分吗?”孔子听了这话更是钦佩,忍不住感叹道:“真是后生可畏啊!”

    7、孔夫子的回答很让子路很扫兴:上士杀虎持虎头。意思也很直白,高端人士杀虎,揪住虎头杀。按孔子的说法,《水浒》里武松打虎就是高端的打法,“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碾压式的打法,老虎虽然死得惨,但临死的刹那,面对高端打虎人士,当蛮荒丛林里摸爬滚打的一生像放电影一般闪过脑海,虽有万千不甘,也不得不服气吧?

    8、孔子能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施以不同的教育。

    9、唐朝猛将李存孝十几岁打虎除害,他打虎的神奇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甚至被民间艺人加工成剪纸艺术。其中,最常见的剪纸造型是:李存孝一只手揪住虎耳,另一只手高高扬起,作猛击虎头状。也就是说,在孔夫子设计的这个打虎歧视链里,李存孝属于中端。

    10、摘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有种观点认为,子路系冠的带子被击断了,子路的冠歪了,子路认为这样的形象不符合礼仪,所以放下了武器,系带正冠,就在此时子路被对手杀死(更惨的描述是,子路被砍成了肉酱。),所以,他们认为子路很愚蠢。当然如果实际的情况是他们所描述的那样的话,我也认为子路很愚蠢(发句感慨,“教条主义害死人啊!”)。但我个人认为,子路应该不是那样迂腐教条的人。我觉得他可能是这样死的。“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石乞、壶黡把子路制服后,准备处死他时,)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然后子路整了整战斗中已破烂的衣冠,慷慨赴义。)遂结缨而死。”

    11、巨大的危机意识,驱使着道家出动了公关手段。

    12、另一个学生公西华问孔子,为什么回答同一个问题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孔子告诉他,这是因为这两人的性格不同。子路一贯好强,所以要抑制他一下;而冉有一向胆小怕事,所以要鼓励他,让他大胆地闯闯。(《论语,先进》

    13、孔夫子若有知,不知有何感想?可能有人觉得他会生气,但是我认为,恰恰相反,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原谅。原因有二:

    14、高端人士笔端所过,多少人头落地?至于中端人士,摇唇鼓舌、纵横捭阖,又送走多少亡魂?更有甚者,记得有个日本动画片里面,一位猛男用自己的舌尖直接击穿了敌人的太阳穴,可以说是“真·杀人用舌端”了。

    15、  麒麟死了,孔子认为,麒麟为灵兽,虽然出现,但是死去,不是好征兆,恐怕他自己的生命也要到头了。此时极大地打击了孔子,也打击了他对恢复太平盛世的信心,他说:“吾道穷矣”,《春秋》就此绝笔。

    16、所以,即使李长之写得这么严肃、严谨、一丝不苟,书名最终还是《孔子的故事》。题目告诉我们尽管李长之在还原真实的孔子这件事上,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记叙的也只是他理解当中的孔子。

    17、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和蔼地对项橐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要不耻下问。”

    18、你孔子不是特别牛吗?好,我给你安排个师傅,而这个师傅是我们道家的。“孔子拜老子为师”这个故事,一直被人怀疑是道家的公关稿。即便在考古工作者在汉代墓葬里真的挖出了大量“孔子见老子”画像砖之后,我仍然怀疑它是公关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孔子和老子的时代,并没有严格的儒、道之分,诸子百家都是牛人,即便孔子和老子进行过学术探讨,也无法表明孔子的思想有多少是来自老子,更无法确立“师徒”关系。面对“孔子见老子”这个故事,儒家和道家的态度有天壤之别,儒家讳莫如深,道家则大肆宣扬。

    19、公元前6世纪时,在中原地区和淮水、汉水、太湖流域广大的地域里,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家,这些诸侯国家名义上是周天子的属国,其实是一些自主的或半自主的独立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各国诸侯、卿、大夫为代表的贵族,彼此为了争夺土地或劳动者,不断地发生兼并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许多国家灭亡了,许多贵族没落了,也有一些原来不是贵族的人,由于依附胜利的贵族而上升了。没落的贵族和原来的下层贵族以及上升的人逐渐形成了“士”这一社会阶层。这种“士”,在频繁的战争中间,在各种军事、外交、政治活动中间,获得了广泛的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在当时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过程中,曾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而孔子,正是“士”这一阶层的最早的重要代表人物。

    20、最有趣的是,这个故事的叙事核心,“蚁穿九曲明珠”这个梗除了在本故事出现外,在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创作的角色各异的故事和传说里,还会反复出现。

    21、相传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

    22、生:编写《春秋》、孔子绝粮、勾留在楚国边境……(回答精彩)

    23、道家的努力最终获得了回报,东汉末年,孔子后人、儒家名士孔文举直接承认了道家的诉求:没错,我们家祖上确实拜过李老师。

    24、更致命的是,这句指向子路是“低端人士”的断语,并不是吃瓜群众的碎碎念,而是来自当时最伟大的智者孔夫子。智者既然不可能出错,也就是说,子路是低端人士这事儿,绝对板上钉钉,一点卖萌耍赖、强颜欢笑、来回找补的余地都没有。

    25、(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26、当子路揣着虎尾巴带水回来时,也许是出于某种年轻人特有的微妙心理,他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他并没有直接向师傅讲述自己刚刚经历的惊魂一刻,也没有把虎尾巴拿出来给师傅看,反而连珠炮似地一连向师傅提出了三个问题。

    27、师:(打开题目)来猜猜!猜对有奖!要说理由。

    28、故事的结局是:子路放下凶器,转身离去——他彻底被自己的老师征服了。

    29、孔子活了73岁,比起他的同时代人,他享年很高。老夫子长寿,和他的一套养身之道有关。首先,他的心胸比较开阔,他的抱负是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对个人生活要求不高,他曾说过"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对孔子来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其乐亦在其中。对于搞歪门邪道而得到的富贵,则视若浮云。其次,他很注意饮食卫生。对于腐败变质的食物,他一概不吃。他吃时不与人交谈,就寝时不同人说话。最后,他爱好文体活动,会射箭、驾车、爱唱歌,最喜爱的乐章是"韵乐"。他还会弹琴,而且有一套演奏器乐的理论。

    30、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如果已经认识到一件事情应当做,是不是马上就要采取行动呢?”孔子回答说:“有父亲和哥哥在,怎么可以不跟他们商量就采取行动呢?"不久冉有也向孔子提出这个问题,孔子说:“既然认识到了某件事是应当做的,当然马上就要去做。”

    31、  孔子和麒麟有着不解之缘,他与麒麟的相遇贯穿在他的整个生命之中。

    32、但我现在特别喜欢“孔子是一个伟人吗?”这个问题,我并不是要把伟人拉下神坛,并不是想怀疑一切。

    33、当初,子路在卫国。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终于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

    34、孔子的施教之道、养生之道 、学习之道等都值得后人学习,让我们一起追溯古人,笑看人生大步向前进!

    35、课本上说,孔子的思想里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成分,最明显的一个证据是《论语》里那句“子不语怪力乱神”。不幸的是,孔夫子不爱谈的那点事儿,偏偏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东西:《山海经》这种书,连陶渊明都把持不住,还写出了“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样的读后感。

    36、这次讨论发生在2007年,提出后面两个问题的是美国人,职业是律师,精瘦精瘦、吃素,目光炯炯地盯着我们。必须坦诚我看到这两个问题的心路历程,细想之后,我被这两个问题震撼了,我有些着迷。

    3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8、这个故事的精妙之处在于,你几乎无法反驳:历史记载,老子出函谷关,进入西域,不知所踪。几百年之后,一门崭新的宗教从西域传入中土。

    39、所谓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逢事必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角度来认识辨知,我们主观的了解观察,只是真相的千分之单一角度判断,是不能达到全方位的观照的!

    4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41、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42、(3)我看(        )(孔子、子贡、子路、颜回、宰我……)

    4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44、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因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对他人产生了某种印象,从而为他人打上某种“标签”呢?

    45、子路不愧是子路,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他还是鼓足勇气问出了第三个问题:下士杀虎如之何?

    46、颜回为什么会英年早逝?答案恐怕只能有一个:营养极度不良,身体过于虚弱。请看《论语·雍也》所记录的孔子对颜回的评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小筐干粮,一瓢饭汤,这就是颜回经常用来打发自己肚子的食物。

    47、但是在这本小册子里是不是就要“给以总结”呢?不能够。这主要是因为作者的思想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做这个工作的缘故。就是前面所讲的故事,也只能是从作者的思想水平出发而编述下来的,在选择取舍之间,在解释评论之间,错误一定难免。写出来,也只是请读者指教!这不是客气话,是实话!因此,也就谈不到什么“给以总结”了。那是要留待更辛勤的、更精通的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工作者来完成的。

    48、我们讲孔子的故事,主要是想使大家看一看孔子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着的,以及当时的人(各式各样的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我们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进步性,但是正如嵇文甫同志所说:“承认孔子有一定的进步性,并不是要提倡尊孔读经。”

    49、——胸怀宽广,抱负远大,乐在其中,是孔子的生活哲学。

    50、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51、《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