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美文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热美文网 > 句子大全 >

    关于鸡的成语故事【42句文案集锦】

  • 发布时间:2024-02-02 11:04 编辑:admin 点击:
  • 关于鸡的成语故事

    1、合纵就是秦以外的各国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秦国。前都以张仪为代表,后者以苏秦为代表。张仪劝韩王倒向秦国,苏秦则劝韩王切不可上秦国的当。

    2、后来,祖逖和刘琨都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3、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像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

    4、“闻鸡起舞”的鸡是指鸡鸣,舞是舞剑、习武。它说的是晋代人祖逖的故事。

    5、成语出处曲波《林海雪原》:“日寇投降后,这个大佐特务,被人们撵的鸡飞狗窜,他的党羽,纷纷落网。” 

    6、(鸡鸣而起):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7、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关于鸡的成语故事)。

    8、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正面临“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

    9、“呆若木鸡”本来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后来“呆若木鸡”的意义演变为比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10、打鸡骂狗:比喻旁敲侧击地漫骂,以发泄对某人的不满。

    11、不可错过的超轻粘土教程,零基础也能玩得惊艳四座

    12、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13、(鸡飞蛋打):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14、于是上前询问道:“马大哥,你有今天的荣誉,靠的是什么?”

    15、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16、(鸡肤鹤发):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同“鸡皮鹤发”。

    17、祖逖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愤攻读,学问大有长进,他与刘琨一道担任过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夜里经常同盖一床被子谈论国家大事,谈到激动的地方,即使是半夜也要坐起来。

    18、又过了10天,宣王问训练好了没有,纪子说:“还不行,心神还相当活跃,火气还没有消退。”

    19、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20、祖逖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愤攻读,学问大有长进,他与刘琨一道担任过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夜里经常同盖一床被子谈论国家大事,谈到激动的地方,即使是半夜也要坐起来。

    21、“牛鼎烹鸡”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对有才的人使用不当,大材小用。

    22、苏秦对韩王说:"韩国领土广大,地势险要,又有勇敢善战的军队,为什么要向秦国低头呢?韩国如果表示屈服,秦国一定首先要求割地给它。今年给这一块,明年它又会有背后的要求,韩国的领土有限而秦国的贪欲无限,您怎么也满足不了它。

    23、“山鸡舞镜”原指山鸡对镜起舞。后喻顾影自怜,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常用此语。

    24、《晋书•祖逖传》载:东晋祖逖与刘琨率部镇守雍丘。夜晚共被同寝。午夜,荒野中传来鸡鸣,祖逖闻后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即起身习武。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啼便起床舞剑。自此,“闻鸡起舞”便成为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图强的典故。

    25、  (用法)含贬义。常和“一人得势”连用。一般作宾语。

    26、苏秦对韩王说:"韩国领土广大,地势险要,又有勇敢善战的军队,为什么要向秦国低头呢?

    27、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28、“呆若木鸡”本来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后来“呆若木鸡”的意义演变为比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29、便亲自到何进家里去,劝说他把边让推荐出去,让他担任再大些的官。蔡邕说:“我看边让这个人,真是才能超群呀,他聪明贤智,心通性达,非礼不动,非法不言,实在是难得的奇才啊。

    30、(斗鸡走狗):使公鸡相斗,使狗赛跑。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

    31、典出《孟子》。 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他便说:“我知道这不好,这样吧,请允许我少偷一点,原来每天偷一只,以后改为每月偷一只,到了明年,我就彻底洗手不干了。”喻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及时改正的人。

    32、(鸡犬皆仙):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33、又叫山鸡起舞,典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

    34、明·吾邱瑞《运甓记·新亭洒泣》:“遭时不幸,闻鸡起舞兴堪乘。”

    35、出自《庄子》和《列子》。据传,周宣王爱好斗鸡,纪子是一个有名的斗鸡专家,被命去负责饲养斗鸡。十天后,宣王问道:“训练成了吗?”纪子说:“还不行,它一看见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又过了十天,宣王问训练好了没有,纪子说:“还不行,心神还相当活跃,火气还没有消退。”再过了十天,宣王又说道:“怎么样?难道还没训练好吗?”纪子说:“现在差不多了,骄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虽然别的鸡叫,它也好象没有听到似的,毫无所应,不论遇见什么突然的情况它都不动、不惊,看起来真象木鸡一样。这样的斗鸡,才算训练到家了,别的斗鸡一看见它,准会转身就逃,斗也不敢斗。”宣王于是去看鸡的情况,果然呆若木鸡,不为外面光亮声音所动,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内,别的鸡都不敢和它应战,看见它就走开了。呆若木鸡本来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有人从中领司出人生的大道理,认为人的处世如不断绝竞争之心,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消除竞争的心理,自然滑挑战竞争的对手。后来“呆若木鸡”的意义演变为比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36、清·孙雨林《皖江血·兴学》:“闻鸡起舞心还壮,造时势,先鞭不让。”

    37、俗话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您要跟着秦国合作,那就是做牛后了,我真替大王您难为情啊!"韩王听了这一番话,又气又急,大叫道:"先生说的对,我死也不能向秦国屈服!"

    38、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表,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像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

    39、能不能养鸡,吃不吃得起鸡肉,是物质生活是否充裕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延伸,以鸡尾菜肴待客,成了中国人交往的一个重要环节。

    40、戴鸡佩豚: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41、鸡的嘴巴,牛的肛门。愿意当前者,还是后者?有一句成语就是"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简称"鸡口牛后"。这是战国时代苏秦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