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美文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热美文网 > 句子大全 >

    孔子资料【75句文案集锦】

  • 发布时间:2024-01-13 10:11 编辑:admin 点击:
  • 孔子资料

    1、在孔子选编《诗》之前,已有多种抄本流行,共约三千余篇。由于篇什过多,不宜用作课本教授诸生。司马迁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注:《史记·孔子世家》)这说明孔子经过反复校勘核对,认真整理编辑,将其不同版本中重复的或不合礼义的诗篇去掉,并一一播于管弦,配合《韶》《武》古乐载歌载舞,再按风、雅、颂乐曲的正确音调,进行篇章顺序的调整,终于选定其中三百余篇作为给学生讲授的课本。因此,《论语》中师生之间赏析《诗》的例子不胜枚举。

    2、舞蹈、诗歌都是世界通用的文化表达与交流语言;美酒,是世界民众表达喜、怒、哀、乐的物质载体。

    3、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宗族类:孔府档案中记载了大量孔氏族长等职官和纂修家谱的情况,以及孔氏宗谱、各省支谱、宗法族规、家族事务、优免孔氏差徭赋税等关于孔氏宗族的内容。

    5、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6、文种繁多。主要包括公文、私人文书、孔氏家谱及世系宗图、仪注、祭文、地亩租税账册、建筑工程账册、地契执照、日常生活流水账、信函、药方、账册等。如此多的文体出现在一个家族的档案中,实属罕见。

    7、“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8、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9、这就是说,用强制的方法只能使民畏惧而不敢犯罪,但却消除不了犯罪的动机。如果用道德去感化,就可消除犯罪的动机.由此,他主张统治者对民要施以“富民”、“惠民”之策,同时要避免贫富过分悬殊。对于暴政,他曾发出过“苛政猛于虎也”的感叹。(孔子资料)。

    10、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论诚实守信》节选)

    11、此“五者”即“恭、宽、信、敏、惠”。孔子的“宽”、“惠”表现在统治方法上就是要行“德政”。所谓德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在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宽刑罚而重教化。

    12、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孔子70岁,称自己这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这一年,孔子最爱的弟子颜回先他而死,孔子十分悲伤,感慨到昔日曾跟随自己从陈国到蔡国去的学生,此时却都不在身边受教了。

    13、孔伋解释说:愚昧的君主自以为是,无耻的大臣们明明知道是错的,却不指出来。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拍马屁的人得到升迁,说真话的人受到排挤,这样还能不亡国吗?

    14、袭封类:历代王朝为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不断对孔子追谥加封。与此同时,对孔氏嫡裔也封官赐爵。从西汉开始,相继册封为褒成侯、宗圣侯、奉圣亭侯、崇圣侯、恭圣侯、邹国公、绍圣侯、褒圣侯、文宣公,直至册封为世袭罔替的衍圣公,并建立衙署,拨给食邑,扶持其宗族发展。孔子嫡孙成为中国历时最久的贵族世家。孔府档案中有许多记载孔氏子孙袭爵受封,设置孔氏职官等反映封建王朝对孔氏后裔和圣贤后裔优遇恩典的内容。

    15、孔子历经周折,备尝艰辛,绞尽脑汁,惨淡经营,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编纂成六经

    16、(1)(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17、宫廷类:明清时期,统治者为加强封建统治秩序,纷纷标榜“崇儒尊孔”,对孔子后裔“恩渥备加”,衍圣公定期朝觐,专折奏事,与朝廷和各级官吏关系密切,孔府档案中有很多表笺奏章、朝会纪实、来往公文等有关政治方面的内容。

    18、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9、前483年,独子孔鲤先孔子而死。前481年,颜回先他而去世。孔子有所感慨:“昔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20、孔子自幼学礼,成人后,参观、访问、搜集、研讨、演习礼。据文献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注:《论语·八佾》),孔子进入周公庙逢人便问,学习祭礼;“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注:《左传》宣公二年、昭公三年、定公四年、闵公元年、哀公十一年、襄公二十九年、昭公二年、文公七年、隐公六年、昭公十七年、成公十四年(二条)、哀公六年、僖公二十八年(二条)、僖公元年、昭公二十九年),向郯子国国君学习少昊氏以来职官制度;“问礼于老聃”(注:《孔子家语·观周》),“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注:《史记·孔子世家》),向东周王室柱下史老子学礼,学习颇见成效,曾子向孔子问礼,孔子四次都说是“吾闻诸老聃”(注:《礼记·曾子问》);“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注:《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周游列国往宋的道路上,曾在大树下与弟子们演习礼仪。此外一部《论语》,收载孔子与弟子研讨礼演习礼的言行,比比皆是。

    2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2、拨开重重迷雾,孔子的独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他的人生,又经历了哪些鲜有人知的事情呢?

    23、游历之中厄于陈。在不受统治者待见的日子里,孔子带数个弟子四处游历,被困于陈,断粮缺水,几欲命绝,弟子们始终不离不弃,说明其深受众弟子爱戴。

    24、祀典类:盛德百世必祀。自汉代以来,历代帝王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尊崇孔子,崇尚儒学,或亲至孔子庙堂祭祀,或遣皇子官员致祭,极隆崇之至。自西汉高祖至清高宗1700余年间,先后有12位皇帝亲诣曲阜阙里祭祀孔子。孔府档案中有不少记载帝王驾幸阙里、御祭孔子、给赐供器、匾联等反映封建王朝尊孔崇儒的内容。

    25、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

    26、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27、(唐)唐玄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28、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9、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0、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31、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32、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3、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34、伴随着孔鲤来到人世,后浪们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然而,这个被众人祝福的儿子,从小却生活在父亲耀眼的光环下,自带的锦鲤体质并没有显现出来。

    35、孔子从自己的这种认识论出发,主张在整理编纂故有文献过程中应遵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注:《论语·述而》)的准则,即必须保留故有文献的原貌(原有文字、原有内容、原有风格),对故有文献稍作篡改都是要不得的。孔子整理编纂的《诗》、《书》、《礼》、《乐》、《易》是选编、厘订、阐释,保持了故有文献的文辞。而他作的《春秋》,尽管有不少曲笔隐晦,但基本上做到了对于明确的事情写出,对于可疑的事情采取保留态度。正如《春秋谷梁传》桓公五年所云:“《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36、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传至今日,是因为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孔子七十二门生为贤人,另有三个人感其教化。孔子身体力行于教学,是无愧于先师的称号的。他的学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潜心学问,有的通灵于天地,有的傲立于庙堂。孔子注重文化的传承,其修《春秋》、《诗》虽是为儒家而修,对《诗》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无疑将中华的文化传了下来。否则哪有“关关雎鸠”的千古绝唱?孔子是个文化人。他回望历史,低首是现今,远望是将来。汉代的独尊儒术使其学术的传承初见成效;传至宋代,程朱理学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的续扬。一门能傲立千年的学术以其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以及能代代相传不断创新,证明了它在华夏的生命力,无人可挡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的精神,他的学说也随川前行,奔流不止。

    37、清沿明制,由衍圣公专用作为派遣官役执行任务的凭证称票,如照票、收票、串票、信票等;票以板刻刷印,有固定的格式和图案,属原始凭证,其中反映当时经济财务活动的占绝大多数。

    38、清沿明制,由衍圣公专用作为派遣官役执行任务的凭证称票,如照票、收票、串票、信票等;票以板刻刷印,有固定的格式和图案,属原始凭证,其中反映当时经济财务活动的占绝大多数。

    39、寻觅了一段时间以后,她看中了宋国一户人家的姑娘,于是吩咐儿子伯尼,拿着鸡鸭鱼肉上门提亲。没想到,对方竟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40、前479年3月9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儒略历3月9日,格里历3月4日,夏历二月十一),孔子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41、孔子从不自视甚高,从不以生而知之或无所不知的圣人自诩。他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注:《论语·述而》)又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注:《论语·述而》)孔子认为自己的优点与特点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注:《论语·述而》)在治学方面勤奋而永不满足,在教学方面忘我而永不疲倦。孔子不仅勤学,而且善学,十分讲究学习方法。他说:“学而时习之”(注:《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论语·为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论语·述而》);“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注:《论语·里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注:《论语·公冶长》)子贡评论“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注:《论语·子张》)更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做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注:《论语·为政》)总之,孔子的为学之道是反复自修,独立思考,推陈出新,经常与同调商讨,善于广泛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其经验教训,老实认真,谦虚谨慎,永无止境。

    42、比如《书》。晋卻缺援引《夏书》(注:《左传》宣公二年、昭公三年、定公四年、闵公元年、哀公十一年、襄公二十九年、昭公二年、文公七年、隐公六年、昭公十七年、成公十四年(二条)、哀公六年、僖公二十八年(二条)、僖公元年、昭公二十九年),《左传》“君子曰”援引《商书》(注:《左传》宣公二年、昭公三年、定公四年、闵公元年、哀公十一年、襄公二十九年、昭公二年、文公七年、隐公六年、昭公十七年、成公十四年(二条)、哀公六年、僖公二十八年(二条)、僖公元年、昭公二十九年),晋荀林父(中行桓子)与楚左史倚相各自分别援引《周书》(注:《左传·宣公六年》、《国语·楚语上》),楚大夫申叔时提到《令》(政令)、《语》(治国之善语)、《故志》(记前世成败)与《训典》(五帝之书)(注:《国语·楚语上》)。上述文献都很可能供孔子选编《书》时采辑。

    43、众所周知,从擎旗“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到借势《李白》、《孔子》等超级IP,泸州老窖在借势高雅艺术活动积蓄品牌文化力方面一直都玩得风生水起。

    44、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成为“圣人”和“仁人”的道德理想,认为“仁”具有最高的道德价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他重视道德修养,强调自身的努力,即“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

    45、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46、“泗水候”是宋徽宗封的,“二世祖”是孔氏子孙对他的尊称。都是看在他是圣人之子的面子上,给的。

    47、那个姑娘也很懂礼貌,专门委托伯尼,把一套绣着金凤凰的琴套转交给孔家的儿子。这个姑娘,就是亓官氏。

    48、《礼》为适应周朝宗法等级社会而制定的各种典章制度的总称。孔子首先是将《礼》作为属于政治、法律方面的文献对学生进行讲解,其次才是作为礼的仪式技能传授给学生。孔子说:“齐之以礼”(注:《论语·为政》);“为国以礼”(注:《论语·先进》);告诫儿子:“不学《礼》,无以立。”(注:《论语·季氏》)在孔子看来,学习《礼》就是了解立国的章程、治国的法度;懂得人们言行应遵循的规范、立身处世的准则。

    49、孔子的认识论不乏唯物观点。他说:“多闻阙疑”,“多见阙殆”(注:《论语·为政》),“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注:《论语·子路》)还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注:《论语·阳货》)孔子主张多听多见,对可疑的靠不住的及自己不懂的事情,一般应采取保留态度,不随便发表意见;反对道听途说,因为道听途说,必多谬妄。因此,“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注:《论语·子罕》)孔子主张看问题办事不要主观猜测,不要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反对随意性、绝对化、思想僵化与唯我是从。

    50、泸州老窖方面表示:这将为更广阔地区的观众带去传统文化的洗礼。不过,在微酒记者看来,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播的同时,而作为关联着的泸州老窖,在超级IP“孔子”下沉提升品牌力也将赋能其市场营销;而且更重要的这个品牌升空动作与其2019的市场下沉战略极其契合。

    51、  文庙,是古时的学府。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精神的中心。中华各地的文庙大成殿中,当面傲立的,便是中华儒学之始者——孔子。

    52、孔伋听说了,吐槽道:这完全是在助长坏风气嘛,老百姓怎么能够长期容忍呢?

    53、中国白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绵延几千年,不仅属于物质的酒,更成为民族精神的符号。而在提倡文化自信的宏观趋势下,以积蓄文化力构建品牌竞争力已成名酒们的共识和“共同动作”,而这也符合名酒溢价的底层逻辑。

    54、阳货第十七(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55、  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孔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崇敬孔子。孔子生前并非皇族,但在其以后的时光中封号却一再提高,从“大成至圣先师”,直到“大成至圣文宣王”,孔门盛极一时,孔子万古流芳。

    56、为致敬第10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泸州老窖将在成都举办“泸州老窖·国窖1573”财富共享巨星演唱会!

    57、林庙管理、属员类:记载了孔府属官、家学职官等管理机构和人员,孔林、孔庙保护修缮及洒扫户丁等内容。

    58、顶配版《孔子》演出,开启2019全球60+城的“打卡”旅程

    59、经济类:历代封建王朝为示尊孔崇儒、优遇圣裔,自汉元帝始封爵赐邑,宋时改赐田地,明、清相沿,并不断增加。至清代中期,孔府拥有的祭田和自置田产就达百万亩左右。鼎盛时期庙户、佃雇、人役达数万人,衍圣公府在经济上是中国传世最久、规模最大的封建贵族庄园,大量的田产和户人,为孔府提供了数额巨大的租税收入。孔府档案中有不少记载孔府田产情况、租税收入、财务开支和各种刑讼案件,各项府内杂务等有关经济方面的内容。

    60、(5)匡亚明《孔子评传》齐鲁书1985年版

    61、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2、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63、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西狩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

    64、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65、第确定体例(“比事”)。司马迁说:“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注:《史记·三代世表序》)杜预说,《春秋》“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按,季),以时系年。”(注:杜预《春秋左氏传序》)这说明《春秋》是按明确而连续的时间顺序把史事排列起来的编年体。

    66、经济类:历代封建王朝为示尊孔崇儒、优遇圣裔,自汉元帝始封爵赐邑,宋时改赐田地,明、清相沿,并不断增加。至清代中期,孔府拥有的祭田和自置田产就达百万亩左右。鼎盛时期庙户、佃雇、人役达数万人,衍圣公府在经济上是中国传世最久、规模最大的封建贵族庄园,大量的田产和户人,为孔府提供了数额巨大的租税收入。孔府档案中有不少记载孔府田产情况、租税收入、财务开支和各种刑讼案件,各项府内杂务等有关经济方面的内容。

    67、他曾经拜曾子和子夏为师,而他可以算作是孟子的老师。这层关系严格来说是这样的,孔伋并非是孟子直接的老师,而是孔伋的门人再传孟子。

    68、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69、礼文化统治西周,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注:《礼记·中庸》),真是繁文缛节。春秋末期,礼坏乐崩,孔子痛心疾首,特选定士必须学习的礼仪十七篇,称为《礼》(《仪礼》、《士礼》、《礼经》)。据文献记载:“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注:《礼记·杂记》)这条资料透露了孔子编纂《仪礼》部分的信息。而司马迁、班固则认为孔子采辑当时各诸侯国的礼仪制度整理汇编成《礼经》十七篇。(注:参见《史记·孔子世家》、《汉书·艺文志》;)《仪礼》包括冠、婚、丧、祭以及朝聘宴飨的礼仪程序,是贵族们行动的规范。孔子非常注重礼,这从《论语》中“礼”字出现74次可知,他把研究传授礼作为首要任务。孔子死后,其弟子秉承师诲,转相传授。荀子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注:《荀子·劝学》)。因而战国至西汉儒家编定《周官》(《周礼》)与《礼记》,前者讲述周之官制,后者讨论礼制、礼器、习俗。总之,三礼即《礼仪》、《周礼》与《礼记》都同孔子有关。

    70、《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节选)

    71、伴随着孔鲤来到人世,后浪们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然而,这个被众人祝福的儿子,从小却生活在父亲耀眼的光环下,自带的锦鲤体质并没有显现出来。

    72、经济上惠民就是要使民“足食”,《论语》记载孔子“所重:民、食、丧、祭”,主张“因民所利而利之”。政治上宽民就是要反对“不教而杀”的苛政,孔子主张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理”,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73、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74、关于孔子选编《书》的情况,汉唐权威学者均有论述。司马迁说,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故《书传》……自孔氏。”(注:《史记·孔子世家》)班固说:“《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迄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注:《汉书·艺文志》)魏征等人说:“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自虞,下至周,为百篇,编而序之。”(注:《隋书·经籍志》)孔颖达引《尚书纬》说:“孔子求《书》,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注:孔颖达《尚书正义·尚书序》疏)这说明孔子观《书》于周室,还从杞宋鲁等国囊括史官所藏的虞夏商周四代典诰三千多篇,经过筛选,将其中“恢弘至道”、“足以垂世立教”(注:孔颖达《尚书正义·尚书序》疏)的百篇,上起《尧典》,下迄《秦誓》,编纂为《书》,并为之作序。总之,孔子编选过、阐述过《书》,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今本《尚书》中的经古文系晋人伪造,经今文也有战国秦汉间儒生羼入或窜改之处,远非原貌,则不属本文所论范围,恕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