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美文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热美文网 > 句子大全 >

    孝道图片【95句文案集锦】

  • 发布时间:2023-12-21 10:30 编辑:admin 点击:
  • 孝道图片

    1、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2、相传妈祖二十一岁的时候,莆田地方出现大旱,全县百姓都说非妈祖不能救此灾害。于是,县尹亲往向妈祖求救,妈祖祈雨,并说壬子日申刻就会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无云,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申刻一到,突然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复往日生机。

    3、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4、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孝道图片)。

    5、款识:仲由负米少时家贫自甘藜藿为亲负米于百里之外既贵而叹虽欲为亲负米不可得矣

    6、当今有不孝顺父母的子女,也有把自己亲生的儿女遗弃、卖掉、甚至有将其扼死、溺死或杀死的父母,这些都是丧失了人性和违法的行为,是社会和人类的良知不能容许的。因此,要提倡“父慈子孝”,继承和弘扬孝道文化的精华。

    7、时不待人,你也曾错过自己想珍惜的人和事,你也曾懊恼过自己犯下的错,那么在我们还有机会弥补,还有机会把握的时候,请好好珍惜有父母关爱的时光,好好珍惜在父母身边的每一刻!对父母多一份耐心,多一份体谅!

    8、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有诗颂曰: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9、汉朝。有个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举,家里很穷苦,有个幼小的儿子。郭巨的母亲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孙儿吃。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够奉养母亲,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想了一个办法。等着儿子走出的时候,到母亲那里去进食物。

    10、一位在养老院住过的老人说,不管养老院里条件有多么好,却难以改变那里死气沉沉的气氛。在一个封闭的院落里,几十个能自理的或不能自理的老人,平时能见的人,除了工作人员外就是同病相怜的老人,说不定今天刚打了招呼,明天就见不到了。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心情是压抑的。

    11、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孝道图片)。

    12、还有一种人,虽然体谅父母的种种,可就是常年不回家,只会往家里寄东西,就算有假期,也是安排出去游玩,而不是打算回家。其实这种人也是不孝。

    13、设立母亲节的想法是由费城的安娜·贾维斯小姐(missAnnaJarvis)首先提出来的,贾维斯太太在美国费城去世,本来这不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可正是由于这位太太的缘故,才出现了后来闻名世界的母亲节。

    14、那么对秦始皇老妈赵姬的容貌描写呢?很可惜,没有直接描写。但却从她的事迹中,却可以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赵姬绝对是一位风情万种的美人。

    15、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6、不管因为什么缘由在外用餐,都以父母为主,先点他们爱吃的菜;

    17、其实你所认为的烦,正是你应该珍惜的爱!如果你静下心来好好体谅下父母的良苦用心,体谅父母的啰嗦,那么你会感觉到你被幸福围绕着!而因为你的体谅,父母也会很幸福!

    18、贾维斯太太是一位普通的母亲,跟许许多多的母亲一样,她善良、慈祥、勤奋,对人体贴人微。然而,在20世纪初期普通的母亲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敬。很多人,包括儿女们在内都认为她们的付出理所当然。

    19、“言者心声也”:意思是说,语言和文章是人的思想的表现。

    20、在祭祀的时候如果家属们大量的焚烧纸钱,这看似能带给自己心里的安慰,漫天的纸烟和灰烬飘散周围,在当今确是亵渎了“清明”时节的祭扫的真义。

    21、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要吃竹笋煮羹治愈,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22、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23、大学毕业后,夏茜茜被嘉峪关电视台相中,然而她仅仅离开母亲去嘉峪关上班10天,就因放心不下委托小姨照顾的母亲而辞职回家。

    24、款识:崔山南祖母乳姑疗疾崔山南唐人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沐升堂乳其姑长孙夫人姑老无齿不能力食食乳后数载而康

    25、《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26、"孝"是儒家伦理思想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杰作。

    27、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一定的宗教形式。

    28、相传妈祖在世时,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时常在海上兴风作浪,弄翻船只。有一天,妈祖驾船驶到东部大海,怪物又开始兴风作浪,妈祖乘坐的船只摇晃的非常厉害。妈祖即令抛锚,见前方波涛中一舟上有一金冠绣袖、掀髯突睛之神在作怪。妈祖不动声色,掀起狂风巨浪与之抗击,晏公害怕妈祖的神威,叩拜荡舟离去。但怪物一时为法力所制有所不服,于是变成一条神龙,继续兴风作浪,妈祖说到:“此妖不除,风波不息”,在中游抛锚,制服神龙。妈祖命令晏公统领水阙仙班(共有十八位),护卫海上船民,后来晏公成为妈祖部下总管。

    29、传宗接代。在周朝的人们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总之,西周时期的孝是一种封建宗教伦理。

    30、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31、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有的地方径直称为“清明会”或“吃清明”。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10)(11)(12)

    32、款识:吴猛晋人年八岁事亲至孝夏无帷帐任蚊恣噬不驱恐其去己而扰亲也

    33、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孝而亲不在”。希望每个人在能尽孝的时候,好好的尽孝,能给予父母爱的时候,尽情的给予,能陪伴父母的时候,尽量的默默陪伴!

    34、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35、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蹴鞠,就是中国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18)

    36、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7、九九又重阳,读任伯年《二十四孝图》重温孝道。

    38、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个叫高里的地方出了一个妖怪,当地百姓受其害,染上百病,当地百姓前去求妈祖医治,妈祖给求治者一符咒,叮嘱百姓回去后,将符咒贴于病人床头上。妖怪知符咒法力巨大,于是变成一只鸟逃去,妈祖追出,见鸟藏在树上,鸟嘴还喷出一团黑气,妈祖口中念到:“此怪物不能留此,为患乡里”,追击并将鸟抓获。原来是一只鹪鹩,妈祖用符水喷洒小鸟,小鸟落地变成一撮枯发,妈祖取火烧之,枯发现出小鬼原相。小鬼忙叩请妈祖收留,妈祖于是将它收在台下服役。

    39、“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于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6(5+一章重出)章,即

    40、感恩父母手抄报图片简单好看感恩父母手抄报图片大全集

    41、用爱心温暖亲人,以行动诠释孝道,对于这句话的理解,27岁的夏茜茜堪称一个好女儿。

    42、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

    4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之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这件事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又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44、孝,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以新“24孝”为代表的中国式孝顺成为目前中国家庭的幸福密码。专家表示,在西方罪感文化盛行的背景下,中国孝文化价值需要重新审视。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传统孝文化需要进行进一步创造性传承与弘扬。

    45、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46、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47、她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从小到大,父母也没有给我开过一次家长会,因为他们怕我在同学面前自卑。从小到大,我也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向父母索要过什么,因为他们无法给我满足。尽管如此,我觉得我还是非常幸运的一个人。虽然我不是父母亲生的女儿,但父母待我如同亲生,依然给予了我和同龄人一样的娇惯与疼爱,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让我有了亲人,更教给了我面对生活的勇气和自信。”

    48、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49、鲁迅先生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50、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五代女词人花蕊夫人有诗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睹红罗被十床”。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10床被子当作赌注,可见玩兴极浓。

    51、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52、几天后,儿子翻看老父亲在他小时候的日子,里面记录了他成长的点点滴滴,其中有一篇写到:今天儿子看到一只小鸟很高兴,问我这是什么?我回答说鸟,后面他玩一会又来问我:这是什么?我还是很高兴的回答说:这是小鸟。这一天他重复问我这个问题问了20遍,我也笑呵呵地回答了20遍。

    53、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54、不能“不说他的小说好”: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的《闲话》中说:“我不能因为我不尊敬鲁迅先生的人格,就不说他的小说好,我也不能因为佩服他的小说,就称赞他其余的文章。”

    55、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56、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57、一是孤独问题。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传统上是以“家”为单位的,全家人是捆绑在一起的,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或住在家里才有安全感,这种观念根深蒂固。老年人尽管希望自己能够不给下一代等来负担。但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疾病或多或少会自动地“找上门来”,他们开始独自面对题体的不适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恐惧、焦虑。当一个人害怕体验由孤独导致的焦虑时,他便千方百计地使自己保持忙碌,努力使自己的周围处于“闹哄哄”的状态。他们更希望这种闹哄哄的场所是家里。

    5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让做父母的只因为子女的疾病而忧愁烦恼)。

    59、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60、所以,从这里又能判断出,赵姬虽年岁日长,但姿容上却变化不大,哪怕小的瑕疵,也能依靠化妆等掩盖,而气质这东西,则是更加醉人了。于是乎,等嫪毐见到后,他能不五迷三道?

    61、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

    62、亲生父母是谁?夏茜茜不得而知,她也不想知道,因为在她的心里,对她视如己出的养父养母才是今生的最爱,即便是要面对贫寒的家庭及身患残疾的双亲,夏茜茜对养父母的爱从未改变。

    63、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天天都会把她的暖和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64、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65、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66、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67、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68、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69、款识:陆绩后汉吴人袁绍席上怀橘归以遗母遂得名时年方六岁也

    70、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71、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6)

    72、我们要感恩父母,感念父母对我们生命的赐予和生活的辛酸与沧桑,感谢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和养育之恩,对父母长辈多一份体贴,多一份关怀,多一句问候,尽孝心,重人伦,付亲情。

    73、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74、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

    75、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

    76、感恩父母手抄报图片简单好看感恩父母手抄报图片大全集

    77、天道酬勤。人世间没有不经过勤劳而成为天才的。愿你日夜勤奋,早日成才!

    78、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天天都会把她的暖和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79、可是,“孝顺父母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假若真的有幸重来,我们又能做到几分呢?父母健在的人,不妨吸取前车之鉴,珍惜当下,为父母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吧!

    80、家庭的变故,夏茜茜咬牙还能坚持,但一场更大的“地震”却令她猝不及防,甚至到了精神崩溃的地步。就在母亲瘫痪之后不久,她无意从他人口中知道了自己被抱养的真相。“那时候,我害怕面对的就是回家。寒假,我总是最后一个离校。希望回到家里能有一张温暖的床让我好好休息一下。”

    81、款识:朱寿昌宋人弃官觅母卒被得之苏轼等皆有诗咏其事

    82、因为亲情是伟大的,因此我们感恩亲情。同时我们也感恩老师的用心栽培,“阳光工程”为我们搭建了展示自己多方面才能的舞台;亲情教育更让我们懂得尊孝礼仪。他们启发我们中秋节时写了那份“抵万金”的家书,向父母献一份问候,道一声感谢。是他们精心准备了这次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活动,他们既谆谆教导我们,又时常与我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这是恩情与友谊的交融。所以我们不仅感恩亲情,也感恩师生之情。

    83、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84、一辆载着一吨蜂窝煤的架子车吱呀吱呀地艰难行走在大街小巷,一名男子肩扛麻绳奋力拉车,一名小儿麻痹症妇女一瘸一拐地带着小女孩在后面拼命推车,这是古城张掖曾经发生过的一幕,当年推车的那名小女孩就是今年27岁的夏茜茜。

    85、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年27岁的夏茜茜目前在张掖一家企业上班,每月工资2000元,每周四晚上她还在一家培训学校兼职做文学常识老师,收入400元,再加上母亲每月300元的低保金,母女两人生活基本能够满足,以前是学校-家-学校来回奔跑,如今是单位-家-单位来回奔跑,好在单位领导也知道夏茜茜家的难处,尽量都能让她按时上下班。

    86、“虽然经济上我比不上其他孩子,但精神上我不比他们差分毫。”夏茜茜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内向古板的倔老头,但父亲的爱全部在他的行动中。小时候她跟着父亲看秧歌,父亲常常会把夏茜茜扛在脖子上;每天早晨尚在睡梦中的她,总会被父亲叫醒,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小饭已经买了回来。如果说父亲的爱是一碗牛肉小饭的话,那母亲的爱,则是一碗掺杂着洋芋块的红烧肉。

    87、湄洲岛旁边有一个小屿,传说有一天,妈祖到小岛上游玩时将菜子撒在地上,不久菜子奇迹般成长,花开满地。随后,每年无需耕种,自然生长。当地人视仙花采之。以后,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菜子屿”。 

    88、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你是否在父母劳累后送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自制的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句安慰的话语,他们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条条皱纹。感恩需要你专心去体会,去报答。

    89、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90、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这首先是一个敬老的日子。为什么重阳节包含着敬老的内涵呢?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1、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92、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在细长摇曳的柳枝上,拴上一缕红绸,即是被射的目标。大多是青年男子,骑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制的前头分杈的箭,射断那枝柳条,待柳条落地之前,飞马前往,将柳条接住。据明朝人的记载,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19)

    93、父母舍不得花钱,是他们一代人的特点,不必硬性改变,更无须嘲笑;

    94、  到现在,只要一看到有关山区里的孩子的照片,我的心都会揪起来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捐献自己的书本,希望对他们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