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美文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热美文网 > 句子大全 >

    荀子简介资料【64句文案集锦】

  • 发布时间:2023-11-10 10:03 编辑:admin 点击:
  • 荀子简介资料

    1、(19)王貴民:《商周廟制新考》,《文史》(第45輯)第25-36頁,中華書局1998年。

    2、世俗之为说者曰:“汤武不善禁令。”曰:“是何也?”曰:“楚越不受制。”(荀子简介资料)。

    3、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

    4、礼俗共识。前面孔德立老师讲了家族祭祀、民间祭礼的问题,其实荀子对这是尤其重视的。看《礼论》、《王制》、《儒效》篇,《富国》、《强国》、《王霸》篇,《劝学》、《修身》、《荣辱》篇等,荀子清晰地认识到我们要尊重民俗,要尊重这个礼俗,要重视这种习惯,因为礼俗反映了人性与人心,这就是荀子说的“礼以顺人心为本”、“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用某些观念来衡量,祭祀鬼神是不能接受的,但大家都知道荀子说“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荀子驳斥墨家的尚用节用,说墨家“不知文”,说墨家否定文化、礼俗、礼乐,荀子跟“我爱其礼”的孔子是一致的。孟子也尊重礼俗,说“用之以礼”、“其接也以礼”、“以礼存心”等,但孟子善心学短于礼学(康有为早说了),而荀子在思想理论上进一步深化了以礼去涵养人心、规范秩序的问题,且荀子是公认的传礼经、礼学之大师。

    5、荀子(约公元前313~约公元前238),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6、荀子对于学习过程的分析相当完整且系统,他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即闻—见—知—行。他曾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简介资料)。

    7、现存《荀子》一书,共32篇,大部分为荀子本人所作,也有他的弟子和后学撰写的内容。

    8、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仲尼》

    9、子宋子曰:“人之情,欲寡,而皆以己之情,为欲多,是过也。”故率其群徒,辨其谈说,明其譬称,将使人知情之欲寡也。

    10、回复他说:“凡是议论,一定要树立一个最高的准则才行,没有一个最高准则,那么是非就不能区分而争辩也无法解决。我过去听到的话说:‘天下最大最高的准则,判断是非的界线,分掌职务、名物制度的起源,就是古代圣王的制度。’所以,凡是发言立论或约定事物的名称,它们的是非标准都要以圣王作为榜样;而圣王的道德原则,是看重光荣耻辱的。这光荣耻辱各有两个方面,有道义方面的光荣,有势位方面的光荣,有道义方面的耻辱,有势位方面的耻辱,志向美好,德行淳厚,智虑精明,这是从内心产生出来的光荣,这叫做道义方面的光荣。爵位尊贵,贡品俸禄优厚,权势地位优越,高一点的做了天子诸侯,低一点的做了卿相士大夫,这是从外部得到的光荣,这叫做势位方面的光荣。行为放荡、丑恶,违犯道义、扰乱伦理,骄横凶暴、唯利是图,这是从内心产生出来的耻辱,这叫做道义方面的耻辱。受人责骂侮辱、被揪住头发挨打,受杖刑被鞭打、受膑刑被剔去膝盖骨,被砍头断手、五马分尸并弃市,被五花大绑、被反绑吊起,这是从外部得到的耻辱,这叫做势位方面的耻辱。这些就是光荣耻辱的两个方面。所以君子可能有势位方面的耻辱而不可能有道义方面的耻辱,小人可能有势位方面的光荣却不可能有道义方面的光荣。有势位方面的耻辱不妨碍他成为尧,有势位方面的光荣不妨碍他成为桀。道义方面的光荣、势位方面的光荣,只有君子才能同时拥有它们;道义方面的耻辱、势位方面的耻辱,只有小人才会同时占有它们。这就是光荣和耻辱方面的道理。圣王把它当作法度,士大夫把它当作原则,一般官吏把它当作守则,老百姓根据它形成习俗,这是千秋万代也不会改变的。

    11、而且我觉得荀子讲制度比先儒大大地推进一步。前面学者们谈到“惟齐非齐”的差序格局,在社会差序格局中有分工分职及弱势强势,在差序格局中需要政府及制度的调节。而对于制度,对于“管分之枢要”的君主或政府,荀子对它们有一个“正义”的规定或限定。荀子说“法义—义法”,强调“礼义法度—仁义法正”,强调“之所以为布陈于国家刑法者则举义法”、“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制度要有正义性公正性,司法要有灵活性恰当性,所以荀子还说“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举统类而应之……张法而度之”。

    12、从其“性恶论”观点出发,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

    13、丧礼,就是按照活人的情形来装饰死者,大致模仿他的生前来为他送别。所以,对待死亡就像对待出生,侍奉死者就像侍奉他还活着一样,都是遵循礼的规定的。在刚刚死去的时候,要给他洗头、洗澡、束发、剪指甲,嘴里放着贝、玉等,就像他活着时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洗头,就要用沾湿的梳篦梳发三次,如果不洗澡,就要用沾湿的毛巾擦拭三次。在耳朵里塞上新棉,把生米、贝壳放进死者的嘴里,这些做法与他活着的时候相反。给死者穿好内衣,再加三套外衣,身上系着插笏的腰带,但不再用钩束带。用绢帛盖住死者的面目,用黑丝巾蒙上死者的眼睛,束起头发来,是男的不戴帽子,是女性就不插簪了。把死者的名字书写在旌旗上,放在木做的神主牌前,那么死者的名字在别处看不见,仅出现在灵柩前。陪葬的有帽子,但没有包头发的丝巾,陶制的器皿里不放东西,棺内有席子,但不设床垫,木器不雕刻完全,陶制器物不作成成品,竹苇器物也不能使用,笙竽具备,但不能发出声音;把丧车埋掉,把马要牵回,表示这些东西都不再使用。准备生前用的器具送到墓地,就像活着时搬家一样。那些器具都很简略,且不齐备,只具粗略的形貌,不需要精细加工,赶着车把这些器物送去埋掉,但拉车的马及其它东西不埋,这表示那些随葬的物品不再使用。就像活着的时候搬家一样,也表示不再使用,这些都是为了加重哀悼之情的。所以,这些器物只起礼仪作用而没有实际功用,随葬品只是貌似而不实用。凡是礼仪,侍奉生者,是为了表达欢乐之情;送别死者,是为了表示哀痛之情;祭祀,则是为了表示恭敬之意;军事礼仪,是为了显示威武之势,这些都是历代帝王都相同,古今一样,但是没有人知道他是从什么时代传下来的。所以坟墓外看像房屋;棺椁就像乘坐的车子;棺木上和丧车的装饰物就像死者生前使用的门帘帷帐;抗折的外貌,就像人的墙壁、屋顶、篱笆和门户。因此,丧礼并没有其他的含义,它是用来彰明生死的意义的,它是用悲哀恭敬的心情送别死者的,最终把死者周全的埋葬。所以,埋葬是为了更好的掩藏死者的躯体;祭祀是为了恭敬地侍奉死者的灵魂;那些铭文悼词、家谱世系,是为了恭敬地传送他的名声。侍奉生者,是为了表示生的开始;送别死者,是为了表示生命的终结。人的生命的开始和终结都侍奉好了,那么孝子应该尽的义务就算完毕了,这样也就具备了成为圣人的条件了。

    14、[20]梁启超等﹒戴东原二百年生日纪念论文集(M)﹒北京:晨报出版社,1924﹒

    15、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有后而无先,则群众无门。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有少而无多,则群众不化。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之谓也。

    16、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

    17、上文已述,楚竹書世、詩、書、史、語、子諸類文獻的敘事與關注點都與《荀子》書產生交集。這些交集從學術思想層面上則體現出伴隨着歷史主題的發展演變,一些重要思想觀念與立場的變遷。

    18、社会上那些庸俗的创立学说的人说:“夏桀、商纣拥有天下,商汤、周武王把它篡夺了。”这种说法不对。认为夏桀、商纣曾经有过统治天下的势位,那是对的;认为他们亲自占有过统治天下的势位,那就不对了;以为天下都掌握在夏桀、商纣手中,那也是不对的。

    19、歷來被稱爲“小學”的中國傳統語言學,其三大構成部分: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本爲一體。三者之中歷史尤爲悠久、應用尤爲廣泛、對傳統優秀文化傳播的貢獻碩大者,非訓詁莫屬。以典籍詞語詮釋爲核心的訓詁學從最初偶然一見的“洚水者,洪水也”、“楚人謂乳,彀;謂虎,於菟”等,到《爾雅》、《毛詩故訓傳》等訓詁專著成書,從漢人揚雄的“語之轉”到晉人楊泉所謂“在金石曰堅,在草木曰緊,在人曰賢”之類音義關聯的考察,到宋人王聖美等人的右文説,一直到清代民國學者的以聲音通訓詁、以語根探文始,數千年的實踐與探索,底藴深厚。經過20世紀西學東漸的洗禮、中西學術的碰撞與交融,在現代科學的話語環境和學術氛圍中脱胎换骨,訓詁學已超越文獻語言詮解的單一範式,邁向漢語詞彙史,成爲了奠定漢語言文字學的一塊堅實基石。

    20、总之,我认为荀子对于我们生活的共同体、人类的共同体和先儒们有很多共识,但他也有很多新的创见和创识。新的创识是否成为共识,或成为何种范围、何种程度的共识,这要看历史机缘也得靠事在人为,理解接受与阐释传播是相关的。康有为曾说“唐以前尊荀,唐以后尊孟”[13](P381)、“孟子所以得运二千年,荀子所以失运二千年”[13](P370),荀子的思想在历史上已成为了部分思想家的共识,但我认为这个共识还不够,还要深化与拓展,什么意思呢?努力把荀子荀学发扬光大!

    21、“劝学”:劝各位惜时!学要成为我们的兴趣,节约时间就是节约生命,学习是挤出时间的,不能仅靠别人安排时间。人各有学习方法,利用时间方式也各异,必须用最实际有效的方法让自己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到有用、较多的知识。

    22、礼义的作用首先是节制人欲,所谓的节制人欲,只是为了防止某些人的欲望过度膨胀而产生争乱,而不是一般道家所谓的清心寡欲,与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以及后世理学家的“灭人欲”也有根本的不同,荀子是基于社会的治理而言,孟子则完全基于其先验的性善论而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荀子的节欲,其根本目的却是在于养欲,即“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即礼义的最终目的,还是养欲,最大限度满足所有人的正当欲望。对于过度节欲甚至灭欲,荀子是极其反对的。在《非十二子》篇中,荀子对“忍性情“的陈仲、史䲡进行了批判。所谓忍性情,即强制性的节制自己的欲望,如孟子所说的“将人变成蚯蚓”。《正名篇》云:

    23、公孙子说:“楚国令尹子发带兵向讨伐蔡国,攻克了蔡国首都,俘获了蔡圣侯,回国向楚王汇报有关情况说:‘蔡侯已经把蔡国献给楚国了,我已嘱咐了几个人去治理了。’不久,楚王向他颁发奖赏。子发推辞说:‘刚一发布告示,敌人就退却了,这是君主您的威严啊;进军攻打,敌人就退却,这是将帅们的威严啊;奋勇交战,敌人退却,这是战士们的威严啊。我不能凭借战士们的威力受到奖赏。”

    24、附録:《荀子》與楊倞注單、雙音節詞語對應表

    25、“古代的人做事就不是这样。他们认为人的本性是想要多而不希望少,所以用财富来奖赏,用减少财富来处罚,这是各代帝王所相同的。所以上等的贤才以天下的税收作为俸禄,次一等的贤才以一国的税收作为俸禄,下等的贤才以封地内的税收作为俸禄,忠厚老实的百姓能保全穿的吃的。现在如果宋先生认为古代这些人的本性也是想要少而不想要多,那么古代的圣王是用人们所不想要的东西来奖赏而用人们想要的东西来处罚吗?混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现在宋先生一本正经地珍爱自己的学说,聚集门徒,建立了师生教学关系,写成了文章,但是他的学说不免把治理得最好的情况看成是最混乱的情况,岂不是错得很厉害了吗?”

    26、乘风破浪的新教材|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框架体系及编写思路

    27、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故文饰、麤恶,声乐、哭泣,恬愉、忧戚;是反也;然而礼兼而用之,时举而代御。故文饰、声乐、恬愉,所以持平奉吉也;麤恶、哭泣、忧戚,所以持险奉凶也。故其立文饰也,不至于窕冶;其立麤恶也,不至于瘠弃;其立声乐、恬愉也,不至于流婬、惰慢;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于隘慑伤生,是礼之中流也。

    28、乘风破浪的新教材|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主要特色及使用建议

    29、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王制》

    30、简介: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31、(2)天道观。关于天道观问题,荀子孟子是不一样的,荀子的天是天体运行的天,是自然变化的天文天、生态天,可看《天论》、《礼论》、《哀公》、《赋》等篇论天章句的精湛义理。荀子的天人之间没有伦理沟通,而是一种伦理打断或切割,刚才徐克谦老师也讲了。余治平老师可能不赞同,你喜欢并信服董仲舒天论就会赞同天人间是可以沟通的,是需要沟通的。但荀子的意思是天人间没有神灵的东西,没有道德的东西,天就是天道、天体运行,我们不求“知天”,不去天的系统里寻找精神性东西,这就是一种科学主义,这就是一种实证主义。从天道讲伦理,以伦理讲天德,自是孟子之所长。天道上是否有仁义礼智等,这要靠思想体验或精神体证。我不否认有人有那种体验或感受,就如有人认为上帝的存在于他而言是真实的存在一样,外人也不好一概否认。但是修身方面,荀子是比较讲细微的,所以讲劝学、修身、积伪、不苟等,所以多讲礼法约束等。

    32、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

    33、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不能教化。”是何也?曰:“朱象不化。”

    34、所谓“尧、舜把王位禅让给别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假话,是知识肤浅者的传闻,是孤陋寡闻者的胡说。他们是一些不懂得是否违背世道人情的道理,不懂得国家与天下、至高无上与不至高无上之间的不同的人,是一些还不能和他们谈论天下的大道理的人啊。

    35、二是選材。詞彙形音義的歷史演變一直是漢語史頗爲關注的熱門話題,無論是新詞新義的産生與舊詞舊義的消亡,還是詞形的擴展或詞義的演變,研究者無一不是希望通過不同時代文獻的考索取得在歷史上此消彼長的準確物證。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得益於大型資料庫,浩繁的語料檢索變得愈益簡明易行,通過海量原材料的歸納來映射詞語的生態變化再也不是夢。隨之而來,對選材“大而全”的追求也就越來越成爲一個普遍的研究範式。霍著卻另闢蹊徑,走相對“小而精”之路,取一種特定古籍及其注釋語料做解剖麻雀的工作。然而“麻雀雖小,五臓俱全”,取材小並不意味着問題少研究難度小,該做的其實一樣都不能少,而且正因爲“小”才要求“準”,正因爲“小”才要求“全”,現代大型資料庫“批量處理”式的檢索在這裏反而缺乏用武之地,手工勞動,一張張卡片收集材料、積累分析方是常態,材料一條條比對、一條條推敲,才可以得出準確的描述。比如霍著討論從上古到中古漢語詞彙雙音化發展的問題:首先,全面考察比對原典及注文,準確獲取了《荀子》及楊注中591組由單音詞發生雙音化擴展的“戰國—唐”古今對應片語,再通過形音義的全面考釋、比對,歸納其間的詞形擴展方式與途徑,確認其中360組是一對一的擴展,231組是一對多的擴展。此外,還統計出《荀子》中複音詞有473個仍爲楊注所沿用,進而製定了“《荀子》與楊倞注單、雙音節詞語對應表”,首次準確提供了《荀子》及楊注中内藴之詞彙雙音化的全部實例。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告訴我們,在詞彙史的研究中,既要有大軍團的磅礴推進,也需要遊擊隊式的精確出擊。尤其是有時間座標確定的經籍注疏文獻,更需要一本一本窮盡考察、各個突破,爲構建科學的漢語詞彙史宏偉大廈夯實基礎。

    36、礼者,谨于吉凶不相厌者也。紸纩听息之时,则夫忠臣孝子亦知其闵矣,然而殡敛之具,未有求也;垂涕恐惧,然而幸生之心未已,持生之事未辍也。卒矣,然后作具之。故虽备家必踰日然后能殡,三日而成服。然后告远者出矣,备物者作矣。故殡久不过七十日,速不损五十日。是何也?曰:远者可以至矣,百求可以得矣,百事可以成矣;其忠至矣,其节大矣,其文备矣。然后月朝卜日,月夕卜宅,然后葬也。当是时也,其义止,谁得行之?其义行,谁得止之?故三月之葬,其貌以生设饰死者也,殆非直留死者以安生也,是致隆思慕之义也。

    37、荀子还提出了培养各类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言行并重。

    38、   泱泱中华五千载,悠悠国学民族魂。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理,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洗礼和实践检验,仍然是今天中华儿女学习成长的有益精神食粮。今天,请各位读者朋友们随图图一起走进国学殿堂的第四期:《荀子》,共同品读先秦儒家学说集大成之作。

    39、我尤其要感謝我先生,他總是毫不猶豫地支持我的一切選擇。十幾年來,他像嚴師般督促我的惰性,像兄長般包容我的任性,像朋友般傾聽我的煩惱。在我論文寫作和書稿修訂陷於停滯時鼓勵我振作;在我離家求學的日子裏,獨自承擔了撫養和教育兒子的重任。如果没有他這個堅强後盾的大力支持和無條件付出,我要在學術道路上走到今天,是絶對無法想象的。

    40、荀子曾做《性恶》来辩驳孟子的性善论,《劝学》是作为《性恶》篇的副产品出现的,然而今天读来,《劝学》却成为妙绝千古、孺子可诵的名篇。《荀子》书中的文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论述缜密,风格质朴;并且能够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事例作为论据,巧妙运用比喻,反复论证;用词简练,善于运用铺陈手法和排比句式,整齐流畅,读来朗朗上口。

    41、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荣辱》

    42、[1]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92﹒

    43、[15]福澤諭吉﹒福澤諭吉全集(M)﹒東京:岩波書店,1958﹒

    44、曾经的巅峰,昔日的花冠,没有所谓真正停滞的财富或成就,失去的必然离我们而去,但有一种信念,让我们找回了自我和价值。

    45、(8)朱鳳瀚、徐勇:《先秦史研究概要》第66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

    46、〖本文系作者在光明日报国学版、陕西横渠书院主办的“共同体的中国经验:荀子专场”讨论会(2019年4月14日,北京)的发言之整理稿,原题《荀子与先儒之共识及其独特创见——在“共同体的中国经验:荀子专场”讨论会上的发言》。讨论会预设讨论内容是:荀子如何看待道德、礼、信仰三者关系;共同体语境下的法家;荀子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4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荣辱》

    48、但而今,作为我们青少年,更多的是被迫的学习,能自发地去学一些东西那是极其艰苦的,所以我用“劝学”来劝我们自己。

    49、纵情性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儒效》

    50、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51、有人说:“是他们年老体衰才把王位禅让给别人的。”这又不对。

    52、[8]毛子水﹒子水文存(M)﹒台北:文星书店,1963:162﹒

    53、(18)曹錦炎:《〈天子建州〉(甲本、乙本)釋文考釋》,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第311-31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4、曰:若是,则说必不行矣。以人之情为欲,此五綦者而不欲多,譬之,是犹以人之情为欲富贵而不欲货也,好美而恶西施也。古之人为之不然。以人之情为欲多而不欲寡,故赏以富厚而罚以杀损也。是百王之所同也。故上贤禄天下,次贤禄一国,下贤禄田邑,愿悫之民完衣食。今子宋子以是之情为欲寡而不欲多也,然则先王以人之所不欲者赏,而以人之欲者罚邪?乱莫大焉。今子宋子严然而好说,聚人徒,立师学,成文典,然而说不免于以至治为至乱也,岂不过甚矣哉!

    55、回复(1200),领取教基学霸上岸刷题1200题电子资料!

    56、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闇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57、就在書稿修訂過程中,我有幸以“《毛詩》古注中的語詞替换與漢語詞彙演變的研究”爲題獲得了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雖然國家社科項目與本書稿的研究對象不同,但二者都是立足於古籍母本與其後世注文的詞彙比較所開展的詞彙演變研究,研究思路和方法一脈相承。而且,國家社科項目的獲准立項,一方面更堅定了我立足於注釋材料研究詞彙史的信心,從而放心大膽對本書稿作深入修改;另一方面也爲本書稿的最終完成提供了經費支持。

    58、孟子认为,读书明理的人,虽然生活不安定,但也不至于丧失良心。据说孟子曾拜子思(孔子之孙)的学生为师,接受儒家教育,后来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所提创的都是基于,仁政,的王道政治,在和其它学派的思想议论中,强调儒家的学派。

    59、楚王外出时随从的车子有上千辆,并不是因为他聪明;君子吃豆叶、喝白水,并不是因为他愚蠢;这种情况是时势命运的制约造成的。至于思想美好,德行敦厚,谋虑精明,生在今天而能知道古代,这些就是那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事情了。所以,君子慎重地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不去羡慕那些取决于上天的东西;小人丢下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指望那些取决于上天的东西。君子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不去羡慕那些取决于上天的东西,因此天天进步;小人丢下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而指望那些取决于上天的东西,因此天天退步。所以君子天天进步的原因与小人天天退步的原因,道理是一样的。君子、小人相差悬殊的原因,就在这里。

    60、荀子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的过程,是不断地积累知识、培养道德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思想上,与孟子“内省”的思路相反,他更强调“外积”。在学与思的关系上,更侧重于“学”,其教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61、[6]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415﹒

    62、荀子最重一统类之道,而其评他家之是非,即以此统类之道为标准,以谓其对此道之全之所见之处,即其是处之所在,其对此道之全之蔽处,即其非之所在。人言之是非,皆由对照此道之全之标准而见。而此道之全,则为依于具客观性之人类之古今历史事实为根据,由反省之所发现,而与此事实同具有客观之意义者。本此客观之道所论之是非,亦即应为人之公是公非之所在。(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

    63、禹城学习中心课程咨询:17705340955小璇老师/18963001453桂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