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美文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热美文网 > 句子大全 >

    谭嗣同名言各国变法【90句文案集锦】

  • 发布时间:2023-10-06 11:02 编辑:admin 点击:
  • 谭嗣同名言各国变法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朱德庸从小就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课上老师让默写生字,他永远写不对笔画; 老师让背乘法口诀,他背了很多遍还是记不住....为此,老师经常将他撵出教室罚 站。在上学的十多年里,朱德庸不断地转学、插班、留校察看,甚至连上补习班 都惨遭劝退。他的父母为他伤透了脑筋。 但是他对画画很有天赋,只有画画时,他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朱德庸开始 观察生活和各种各样的人,并试着将不同的人物脸谱画下来。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的漫画公开发表了,这给他非常大的鼓舞。当他《双响炮》红遍台湾时,朱德 庸已声名斐然。 启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擅长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教,长善救 失,尽可能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质。 

    3、现代诗写道:如果你说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4、(1)戊戌年间,高喊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谭嗣同,赴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0余岁。他用自己的死,践行了自己的承诺:“各国变法皆从流血而成,今未闻中国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中国之不昌也。有之,请以嗣同始。”

    5、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谭嗣同听到政变消息后并不惊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

    7、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8、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 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 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 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 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 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 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启示: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 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9、这是诗仙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李白豪纵狂放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

    10、▲点击上图,购买全新上市的《单读19:到未来去》

    11、1796年,贝多芬才26岁,就创作了最初3首奏鸣曲。但不幸接踵而来,由于治 疗不善,他的耳咽管炎转为慢性中耳炎,听觉越来越衰退。1820年,他的两耳 完全失聪,这对听觉要求比别人更完善的作曲家来说,是个多么大的打击啊!但 是,贝多芬没有屈服。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为了克服失聪的困难, 他就坐在乐队近旁,看乐器演奏和演员歌唱。到了晚年,这个办法你奏效了。他 就用一支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听” 音。面对如此多的磨难,贝多芬没有屈服,而是愈战愈勇,他一生给人类留下了9部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 四重奏等等,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启示:挫折磨炼人的意志,促使人们变得更强大。苦难不可怕,可怕的是胆怯和 退却,只有直面困难,迎难而上,披荆斩棘,战胜困难,人生才能跨入新高度。 

    12、姚伟,青年小说家,撰有长篇小说《尼禄王》(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版)《楞严变》(长江文艺出版社即出),精研中国传统文化。

    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

    14、“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

    15、学人一骄便不能为学,所以第一要去“骄”字。

    16、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7、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18、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9、君曰:“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将挟兵力以行大事。虽然,董、聂不足道也,天下健者惟有足下。

    20、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 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 玛丽亚刚过19岁,他们计划结婚。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了。可是,由于门第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屈从了 父母。玛丽亚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终于凭着顽强的意志克制 住自己。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为献身更大目标的动力,化为教育培养当地贫 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学的勇气。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否 则,她的历史将会重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分析:居 里夫人的失恋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从挫折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投入 到科学研究中,她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启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面对失意和不幸,保持积极乐观,重新振作, 化悲痛为力量,一往直前。

    21、羽戈,青年学者、作家。致力于政治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激进之踵:戊戌变法反思录》一书作者。

    22、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23、主要宣传变法图强的观点。(实行资产阶级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24、梁启超擅长用浅显流畅的文字来阐述重大的时事问题和深刻的道理,文章常带感情,有很强的鼓动性。他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大胆抨击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大力宣扬,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间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连严复这样著名的学者也评价“任公文笔,原自畅遂。

    25、于是谭君向皇上密奏。用优厚的待遇去联络他,希望在危急时或者能得到救助,话说得很激昂痛切。八月初一日,皇上召见袁世凯,特别赏赐他侍郎的官衔。初二日,又再一次召见他。

    26、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有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项羽自刎处,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以项羽宁肯一死,引颈乌江以谢江东父老的壮烈史迹,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喻。

    27、事情很紧急了,既已定下应付的策略,那我需急速回营,更换这些将官,并设法贮备弹才行。”谭君再三嘱咐一番才告辞。当时是八月初三日夜晚三更的时候了。到初五日,袁世凯又被皇上召见,听说也奉有密诏。到初六日,政变就发生了。

    28、初,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君不之信。及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命君拟旨,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传上言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令查出引入上谕中,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

    29、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30、(3)鲁迅先生笔下的夏瑜就是一颗种子,他可以为了那些嘲笑他、辱骂他,甚至于食其血的人去奋斗。为了让这些处在黑暗中的人得到些许光明,他付出了生命代价,在所不惜。孔子也许是一颗种子,他独自行走十几年,坚持自己的理想。那么多人选择了投奔黑暗,但他没有放弃。

    31、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

    32、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33、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这首词是他北伐时所作,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浩然正气。

    34、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 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旗帜第 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 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 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启示:人生理想与爱国主义融合,将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还能让自己名留青史。 作为教师,要义不容辞地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5、B、严复等支持《国闻报》,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36、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谭嗣同听到政变消息后并不惊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

    37、本次读书会将邀请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周明初教授、钱江晚报评论员西木老师、小说家姚伟与《激进之踵》一书作者羽戈共同解读戊戌前后的谭嗣同,揭开那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38、时余方访君寓,对坐榻上,有所擘划,而抄捕南海馆(康先生所居也)之报忽至,旋闻垂帘之谕。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39、可是,如果不能洞察激进的起源,如果不去追究“说什么激进”背后的“为什么激进”,如果不愿设身处地去追索为什么众多国人会投身激进之河,那么不管后世的批判多么慷慨激昂,多么痛心疾首,都无法驱散激进的身影……

    40、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41、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42、谭君就直截了当地拿出皇上的密诏给袁世凯看,并说:“今天可以援救我们的圣主的人,只有您了。您如愿意救就救他!”又用手在自己脖子上一抹,说“如果不愿救,就请到颐和园控告我,把我杀掉,你可以凭这‘功劳’得到富贵呀!”

    43、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的拒绝逃亡和从容待捕,23日被捕,28日“六君子”就义于菜市口,临刑前的慷慨赋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 所,快哉快哉”!其中,他还发出了惊天地过鬼神的名言:“各国变法,无不从 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 同始!” 启示:谭嗣同不畏强权、追求真理、舍身报国的品质值得每一个学生学习,在教 学过程中,德育发展应放在首位,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4、对于这种情况,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道:“《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在这场变法里,愚昧的群众或许从来就没去思考过,这几个豁上性命也要去变法的人,其实正是为了他们能够生活的更好,但他们反倒纷纷指着六君子叫骂:“乱臣贼子,狂妄书生,快砍了他们脑袋!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祸乱国家”;还有些等着人血馒头的老者则叫嚣:“快杀快杀,我还要取些血给我孙子治痨病!”

    45、这天晚上我就住在日本使馆避难,谭君却整天不出门在家等候逮捕。逮捕的人没来,第二天他来日本使馆同我会面,劝我到日本去,并带了他写的著作与诗文稿本几册、家信一包托付给我,说:“没有出走的人,无从谋求将来;没有殉难的人,无从报答圣明的君主。

    46、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7、(期末试卷)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期末测试卷

    48、谭嗣同十二岁便师从通臂猿胡练习太极拳、形意拳和双刀等武艺。后来,师傅胡七又给谭嗣同引见了侠士大刀王王五也曾教授他单刀武艺。谭嗣同与大刀王五的友谊是人尽皆知的,两人达到了每日必见的程度。

    49、可是皇上手里没有一点权柄,真拿不出好办法来。当时在许多将领之中,只有袁世凯长时间出使朝鲜,研究过中国和外国的国情,是力主变法的。

    50、结束:1898年9月,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

    51、谭嗣同(1810—1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52、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53、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54、以前曾有道历史选择题,问黄花岗起义第一枪是谁开的,备选答案是:a宋教仁b孙中山c黄兴d徐锡麟。考生们大都选了“c”,可接下来又问第二枪和第三枪是谁开的,这种带有一定迷惑性的提问,致使选择的结果有些五花八门了,原来标准答案都是“c”,理由是课本上有一句交代:“黄兴连开三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准确地说,这道试题已超出了历史知识的考查范畴,充其量就是一个带有脑袋急转弯性质的文字游戏,它并没有起到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在讲解清楚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有重点地介绍“七十二烈士”中的部分人物,比如林觉民,他在黄花岗起义三天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诀别信《与妻书》就选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无论是“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的大义凛然,还是“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那种对爱妻的难舍之情;无论是感染了几代人的“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夙愿,还是“亦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高尚情操;无论是书信中那流淌着浓浓情感的语言,还是充溢于词句中的思想内涵,都称得上是出自名篇佳作,值得认真研读。林觉民与“戊戌变法”失败后本可脱身免去一死却淡定等死的谭嗣同的信念一脉相承,《谭嗣同》也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些名言,学生熟记之,受益匪浅。

    55、在康梁两人的游说之下,对时局深感不安的光绪帝明白唯有变法才是强国之策,于是毅然决定变法!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月,在康有为、梁启超的主持下,著名的“戊戍变法”正式启动。在100多天的变法活动时间中,光绪帝发出的诏令就有百余条,可见其内心之焦急,但也反应了变法之仓促。可惜的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仅仅维持了百日便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阻拦而宣告失败,之后康、梁两位发起者迅速逃亡,而支持变法的戊戍六君子则惨遭杀害,被斩首于闹市之中。

    5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7、袁世凯正色厉声说:“您把我袁某当成什么人了?皇上是我们共同事奉的君主,我同您一样,都受到特殊的恩宠,救护的责任,不只是您一个人的。如有什么指教,我当然愿意听从。”谭嗣同说:“荣禄的阴谋,全在天津阅兵一举。您和董福祥、聂士成三军,都受荣禄指挥调遣,荣禄将会依仗你们的兵力来进行废黜皇上的大事。

    58、(3)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9、周明初,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明代文学的研究,出版有《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楚辞集校集释·离骚集校集释》(与人合作)、《全明词补编》(第一作者)等,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明词》重编及文献研究”首席专家。

    60、同意观点A。因为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这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61、教师的职业幸福莫过于得到社会的认可。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教师的尊崇首先是源于对其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敬仰。因此,博闻强记的教师,更容易获得职业幸福感。就目前而言,他有得心应手的底气,就未来而论,他有不落伍的资本,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泰勒-本-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中所言:“生活幸福的人,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62、历史特级教师整理:初二部编版下册历史重难点,不看亏大了!

    63、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64、激进是一柄双刃剑,有人视之为潮流,有人则视之为旋涡,在后者眼里,中国从近代向现代转型,所感染的一大病症即可形容为“激进之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告别革命”的呼喊声中,对激进主义的剧烈批判构成了中国学界与舆论界的主流。

    65、参预新政的几人,犹如唐宋时代的“参知政事”,实际上是宰相的职位。光绪本想重用康有为先生,但是害怕西大后,不敢按自己的想法办。几个月来,光绪有询问的事,就让总理衙门传达旨意;康有为有向上报告的事,就写在他呈给皇帝看的书信里了。

    66、袁幕府某曰:“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昔某公欲增慰帅兵,荣曰:‘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盖向来不过笼络耳。即如前年胡景桂参劾慰帅一事,故乃荣之私人,荣遣其劾帅而已查办,昭雪之以市恩;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

    67、今年四月,决定国家大计的诏书颁布后,谭君由于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的保荐,被皇帝宣召。碰上他这时生着大病不能上路,直到七月间带病进见皇帝。

    68、(5)张俭、杜根,皆东汉朝臣,他们所种下之以天下为己任、直言进谏的种子,到谭嗣同这里萌发为苍天大树,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69、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是维新派中的最激进者。

    70、一百年前的戊戌年,当那场轰轰烈烈的变法以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告终时,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自此,谭嗣同,连同他的这句名言便注定成为历史中抹不掉的印记。

    71、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

    72、王五力劝谭嗣同逃离京城,但被谭嗣同谢绝了。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下定死的决心,以期唤醒后来有志图强的人。

    73、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74、教师博闻强记是进行课前预设、创造有效教学情境的智力支撑。

    75、当时我正在谭君寓所拜访,两人对坐榻上,有所布置,忽然传来搜查康有为住处、逮捕康有为的消息,接着听到由慈禧垂帘听政的上谕,谭君从容地对我说:“以前想救皇上,已经无法可救了;现在想救康先生,也无法可救了,我已经无事可做了,只是等待死期而已。

    76、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由于梁启超的参加,《时务报》的影响迅速扩大,几个月间销量即达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梁启超的名声也随之日重。

    77、 ——《激进之踵:戊戌变法反思录》读书会 

    78、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所说“大梦唤醒”的具体表现是

    79、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80、谭嗣同不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行侠仗义的侠士。革命派一向对主张改良的人士颇有成见,但对谭嗣同却称赞其为“大豪侠”。

    81、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82、(9)秋瑾吟咏着“秋风秋雨愁煞人”,就义于古轩亭口;林觉民起义失败,留下一封《与妻书》,为清廷所杀!自戊戌年起,孙中山发动起义十余次,终于在无数革命先烈流尽了鲜血之后,在辛亥年,创建大一统之中华民国。谭嗣同所埋下的民主、人权、变法、维新之种子终于萌发了!

    83、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诏。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

    84、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的拒绝逃亡和从容待捕,23日被捕,28日“六君子”就义于菜市口,临刑前的慷慨赋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 所,快哉快哉”!其中,他还发出了惊天地过鬼神的名言:“各国变法,无不从 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 同始!” 启示:谭嗣同不畏强权、追求真理、舍身报国的品质值得每一个学生学习,在教 学过程中,德育发展应放在首位,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85、◎一世纪后重审大清国运,如何评判其盛衰兴亡?

    86、(10)鲁迅说:“中国太难改变,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谭嗣同仿佛于此30年前就已回答:“流血何惧?但愿改变中国!”

    87、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加快”主要表现在(  )

    88、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89、◎变法者如何处理与既得利益者的关系,既得利益者又如何处理与变法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