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美文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热美文网 > 句子大全 >

    王阳明语录60句【83句文案集锦】

  • 发布时间:2023-09-27 09:57 编辑:admin 点击:
  • 王阳明语录60句

    1、   喜欢蔑视、贬低和打压别人的人,修养品行往往都是下乘,这种人的看法不值得放在心上。(王阳明语录60句)。

    2、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3、“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4、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王守仁

    5、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6、(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王阳明语录60句)。

    7、只论精不论多寡。只要此心纯乎天理处同。便同谓之圣。

    8、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9、(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10、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11、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推导,如果一个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阴暗,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心里没有光明,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看到这点,力求扭转,那么光明便已不远。

    12、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3、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4、(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15、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16、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17、敌人气势正盛,就应该趁他们取得胜利疏于防备时向他们进攻,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后退呢?

    18、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19、此阶段是孩子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后,且年龄未满13周岁,即可继续留在学堂深入学习第二阶段的内容,或进入体制学校。如进入体制学校,其必将品学兼优。

    20、   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21、精一之精以理言,精神之精以气言。理者气之条理,气者理之运用。

    22、   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2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24、   真心诚意想做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25、 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自由和不伤害他人之自由的折中。通过这样一个漫长却必经的过程,善恶标准、政治文明才可能得以重建,公民社会方非镜花水月。

    26、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对将领则要求不动如山。

    27、译文: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

    28、(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29、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

    30、王阳明注重内心修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能够审时度势,有主见,有定力,不人云亦云。而立之年被贬龙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仍然潜心学术,著书立说最终龙场悟道,为自己成为圣贤奠定基础。

    31、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32、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工夫。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33、(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34、此心在物则为理,如此心在事父则为孝,在事君则为忠之类是也。

    35、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王守仁《王守仁》

    36、◆每两周放假一次,周五下午4点可以接。周日下午6点前送回学堂(外省的孩子家长不方便接的,可以由家长和学堂商量一个月或两个月接一次)。

    37、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38、   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39、   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40、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41、若论圣人大中至正之道,彻上彻下,只是一贯,更有甚上一截,下一截?

    42、   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43、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44、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45、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46、首先,王阳明不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他承认客观存在。王阳明的 "心外无物 "并不是否认客观存在,而是说如果这些东西与我们没有联系,那么它们对我们就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当它们被联系起来,才会有很大的意义。

    47、这些孩子,十几岁便熟背四书五经,能阅览《史记》、《资治通鉴》、外文名著等等,遍览人间嬉笑怒骂,晓世事之百态,知国家之兴衰,胸怀天下——想想就幸福;

    48、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49、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

    50、◆自选外文经典:《德文圣经选》《德文名著选》《德文常语举要》《法文常语举要》《法文圣经选》《法文名著选》《日文常语举要》《日文圣经选》《日文名著选》等。

    51、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52、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53、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54、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55、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56、我是洪门三少,一位关注传统文化的自媒体人,期待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57、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守仁《传习录》

    58、译文: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59、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60、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王守仁

    61、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62、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63、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用克己工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

    64、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65、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66、◆外文经典10万字共四本:《仲夏夜之梦》《小爱神喜颂》《英文名著选》《英文圣经选》

    67、圣人只是还他良知的本色,更不着些子意在。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

    68、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69、(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70、   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71、“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善可为训者,时存其迹以示法;恶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

    72、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王阳明。

    7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4、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75、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守仁《传习录》

    76、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77、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78、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79、人要懂得敬天爱人,不是说没有人在场的时候你就可以作恶,你就可以为所欲为,这种行为迟早会害了你。如果你敬天爱人,只要你坚持走正道,世界上有千万条路,都是你的正道。

    80、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

    81、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许多不得。

    82、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