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俗语【46句文案集锦】
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俗语
1、本是迷信的人讲风水的话,后来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2、打破砂锅问到底(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是一句俗语,用来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3、这本是一句歇后语,“跳进黄河—洗不清”。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因为黄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十分浑浊,跳进黄河中,要洗净身上的污秽是不可能的。
4、3丨单是聪明还不够,还应有足够的聪明以避免过分聪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俗语)。
5、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6、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
7、原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8、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9、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空穴来风”,本来是宋玉藉题来讽刺楚襄王的,原意为“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后来在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结果,后来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
10、后来变为“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很有意思,虽然逻辑上不通,不过还是有个意思在。
11、◎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传统文化育天下"此名学习到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家庭、婚姻、做人处事等幸福指数,平台所有一切内容皆由爱神新月老师编辑整理,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传播,帮助13亿中华儿女学习圣贤教育;感恩您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今天开始与平台同学习共进步吧!
12、“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13、原为“床笫之私”。要注意,不是“第”而是“笫(zǐ)”。是指垫在床上的竹席。“床笫”也就是床铺。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
14、“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么不通的一句话居然人们还在用。实际上原话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度是度量的意思,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君子、丈夫要有度量。
15、这是一个文化术语,原意是指三名副将的智慧加在一起,能够顶得起一个诸葛亮。
16、(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一定要把事情弄清
17、“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
18、原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
19、原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还能理解,因为四川方言管“鞋子”叫“孩子”。于是在流传的过程中变形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20、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意指胸怀宽广、有度量的男人才可称为真正的男人。结果,“无度不丈夫”变成“无毒不丈夫”,这与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
21、后来因为“谐音”关系,被逐渐地讹传为“打破砂锅问到底”,表示一个人在遇到事情后,喜欢刨根问底、穷追不舍,追究事情的缘由。
22、“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绝对不肯罢休。
23、并非指一对夫妻经济条件差就什么事都办不成。
24、以讹传讹的原因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经过长时间的诈传,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25、 原来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乞”即是乞丐,“叟”,老人。原意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流传过程中,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6、 这是一句民间骂人的话,原来是“忘八端”。古代的“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就是忘了做人根本,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7、原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28、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风赋》:“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29、原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原为方言“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因为晋语等方言"鞋子"叫"孩子",于是在流传过程中俗语变形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30、原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31、由“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传说演变而来。
32、明代以后,或许是因为人们觉得“荆山玉”说法不够通俗、其所牵涉的典故,也不是人人都能说得清楚的缘故,“荆山玉”一词,在口语中渐渐地被发音相近的“金镶玉”所代替,“有眼不识金镶玉”一语,便这样在民间“以讹传讹”地流传开来。
33、拨打资源合作共建热线:17701966333
34、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而“无毒不丈夫”,与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要有度量,才可称为男人。
35、而实际上,多知道几个俗语冷知识也没什么了不起。最多就让你在课堂上,在办公室里,在饭桌上,在公交车上……收获雷鸣般的掌声,以及异性的“哇,这个人好厉害哦,我要跟他交往!”的崇拜目光,还有什么比这更没劲的呢?……好了,我装不下去了。马上来看看下面这20个俗语,你都用对过几个。
36、因为狗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热。
37、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后来在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
38、后来由于人们道德素质的下降,“无尖不成商”慢慢就变成了“无奸不成商”。
39、以下15则被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俗语,您了解多少?请一起过来看看吧!
40、这是一句民间骂人的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41、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
42、两肋庄岔道,充分体现了秦琼的深重义气,因此被后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而今却因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想想都痛。
4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4、原意是“无商不奸”,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在卖谷米时,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商不尖”。
45、现在人们说的“有眼不识金镶玉”其实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这句俗语典出《韩非子·和氏》。里面所说的“荆山玉”就是出自荆山的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