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爱国诗【23句文案集锦】
杜甫的爱国诗
1、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黄河流域八百里秦川东部的华州留下了《三吏》、《三别》的不朽诗篇,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在黄河流域的诗词创作踪迹为后人留下了神奇的传说,千百年来,使古老的黄河里飘逸出唐诗神韵的清香。(杜甫的爱国诗)。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七月里,杜甫到任了。司功参军一职掌管地方上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杜甫是一个认真做事的正直之士,从不亵渎职守。做近臣,为上朝进奏,竟睡在官里,而且“数问夜如何”。现在来到华州,正碰上炎热的天气,生活上也多有不便,夜里毒蝎出没,入秋,又有蚊蝇搅扰。但他仍埋头工作。还为华州郭使君写了一篇《进灭残寇形势图状》,分析当时残寇的形势:“今残孽虽穷蹙日甚,自救不暇,尚虑其逆帅望秋高马肥之便,蓄突围拒辙之谋。”提出官军应该采取进攻的战术:“诸将宜穷犄角之进。”仇兆鳌称赞说:“此等文字,真可坐而言、起而行者,初非书生谈兵迂阔也。与韩昌黎论淮西事宜,俱推经国有用之文。杜甫还撰写了《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对赋税、交通等提出看法。这时杜甫还游览西岳华山,留下了“西岳峻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那样著名的诗句,他驰骋想象,舒展胸怀:“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不过这首《望岳》诗,毕竟缺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种气势恢宏的气概了。
4、6)遗民忍死偷生盼望着失地收复,今夜不知有多少人流泪望月轮
5、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他曾三次卖药行医,第二次是公元759年,杜甫携带家小由洛阳回华州,这时的卖药生涯更苦了,到了“短衣数挽不掩胫”,“男呻女吟四壁静”的境地。有“诗圣”之称的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在诗中记录了他一生做官忧国忧民,关心劳动人民疾苦和采药、卖药、治病的生涯,在我国诗坛和中医药领域留下了灿烂的一章。他不但是一个诗圣,而且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药圣。
6、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
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8、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
9、距华州城三公里处有个西溪,西溪是秦岭峪水蓄成的湖泊,是黄河的二级支流,是当时唐朝水军练兵的地方,湖周荷塘飘香稻菱满畈,湖中波光山影渔歌唱晚,迷人的“西溪夜月”是夜景迷人的华州八景之一。这一迷人的胜景,便成了杜甫排解郁闷的大好去处。杜甫在华州时,常游吟西溪之畔,据老官台一带村民相传,西溪附近有百亩莲池和无边的稻田,杜甫常在此看庄户种稻植莲,听农夫在田间歌唱的小曲。
10、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11、杜甫在黄河流域华州的一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他的诗风沉郁顿挫,爱国忧民,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杜甫在华州生活、任职、创作的一年,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民生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成稿的《三吏》、《三别》更为千古绝唱,爱国民生思想是杜甫创作诗歌的灵魂,这一丰富、感人肺腑的爱国情怀成就了他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将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推向了最高潮,在古典诗歌艺术上独创了"缘事而发"的新乐府诗风,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和极富艺术的感染力,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华诗词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正如文学家、诗人、民主斗士闻一多评价杜甫,“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12、大约在写《春望》诗之后一个月,杜甫终于冒着生命危险,设法逃出长安,穿过两军对垒的危险地带,抄小路奔向凤翔(当时政府所在地)。从长安到凤翔,有三百一十五里,还得躲避胡人耳目,这是很不简单的。“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这是他进见肃宗时的狼狈样子,但也正是一个不怕牺牲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13、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4、这首诗描写细腻、动人,颇为难写的夜雨景色,却写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从字里行间,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这首诗题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15、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16、4)羌笛幽怨可谁能理解战士的心?月色凄凉空照沙场战士的遗骨。
17、读者在一片朦胧的月色中,仿佛见到了李白忧郁的目光;“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18、释义: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19、2)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0、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21、杜甫的一生,基本上是在人民群众中、在流离困苦中度过的。不错,他早年有过长期的快意的漫游生活,但重要的是他也挨过饿,受过冻,吃过许多苦头。所以他曾经一再地把自己比作“丧家狗”。他做过左拾遗的官,侍候过皇帝老子,但他却欢喜与“田夫野老相狎荡”(和农民打交道),欢喜住在“淳朴”的农村。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不怕牺牲:“济时肯杀身!”因此,他写下了许多有关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诗,有很多情况连史书上都找不到。人民是有眼光的,人民是公正的,从唐代到现在,一千多年来,他的诗被称为并被公认为“诗史”。其实,也就是杜甫的“爱国史”。我们这里要谈的《春望》便是这样一首具有双重性质的爱国诗篇。它既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又是诗人爱国精神的结晶。
22、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