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美文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热美文网 > 心情句子 >

    心静自然凉出自哪里【62句文案集锦】

  • 发布时间:2023-05-31 16:38 编辑:admin 点击:
  • 心静自然凉出自哪里

    1、白居易深受触动,于是赋诗一首:“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自凉”。我们都在说现在的世界是一个烦躁的世界,这个社会到处在流淌着一种急躁的情绪。社会的烦躁来源于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和急功近利。

    2、公元210年至公元214年,曹操在自己的大本营邺城的西北修建了三座高台,分别称为铜雀台、金虎台(后改名金凤台)和冰井台,其中最北边的是冰井台。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冰井台作了详细记述:冰井台“高八丈,有屋百四十五间,上有冰室,室内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煤炭)焉。又有粟窖及盐窖,以备不虞。”曹操修造冰井台,主要目的就是贮藏生活物资,其中有燃料、粮食、盐以及冰块。由于深井温度低,冰井台贮藏冰块效果特别好。

    3、咱就说“心静自然凉”这句名言吧,知道是谁说的不?据专家考证,乃是大清朝雍正皇帝、人称四爷的——爱新觉罗·胤禛先生最早提出的。

    4、丘处机是全真教掌教,是真正的得道高人,曾以74岁高龄远赴大漠说服成吉思汗止杀爱民,为万民请命。

    5、  白居易就问:‘禅师!这里好热哦!怎不换个清凉的地方?’

    6、盛夏流年,保持一颗心静自然凉的心态,携一缕清凉入心,守一份淡然岁月,煮一壶浓浓的真诚沉淀入酒,寻一份超脱之后的平淡,守着岁月慢慢变老——这既是人生的意义,也是幸福的真谛!

    7、延伸一点心静可以是翻译为"心态",有时觉得身边的人常说"热",或者他们会觉得好"躁",好烦躁的感觉。往往这时都是心态的紧张。

    8、点击标题下方极简主义的禅 关注中国禅文艺第一微刊

    9、我们可以从中医角度理解“心静自然凉”。《素问·灵兰秘典篇》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维持生命。精神、情志都出于此。“心静自然凉”的“静”有清静安宁的意思,引申为心无杂念、安闲清净,体现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的境界。应做到内无所忧,外无所扰。保持这种状态时,人体五脏气血才能走正常轨道,达到阴阳平衡,进而达到“心静自然凉”境界。

    10、帝王家的冰窖咱进不了,看看文艺青年的怎么避暑吧。诗人白居易告诉我们最简易、最方便、最快捷的消暑办法就是宅在家里,修心养性,心神安宁。

    11、独处,不是因为孤僻,独处,是一种能力,远离了外界的喧嚣,繁华,静下来,听从心底的声音,安守自己的节奏,在一份静与安中拓展心灵的宽度,回归自己的本真,找回内心的清凉。

    12、心静自然凉,即一种人生态度,面对人生风浪,纷扰是非,能够摒弃浮躁,放下贪念,平和心态。

    13、也不尽然。真正能安静的人,一热就能放下。做不到的人,即使有不动声色的资本,还是很难冷静下来。所以,这是安静的另一层含义,也就是人的心态。

    14、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前提,你做的事情都是安静自然的淡然,难点就在于这个静态的词。你得有可以心静的资本,,这不是咒语,更不是一念就能生效的咒语。但这些事不容易悄悄说,尤其是在追求名利的高节奏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是难能可贵的,但保持它又有多难。

    15、正如“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竹深”,“树密”,却能听得“虫鸣”,亦是周围安静之故。

    16、心静自然凉,本乃道家哲语,真人丘处机必得其中三昧。

    17、才能安然走过自己的一生,回头看时,才能说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8、号称石林居士、官终宋高宗时翰林学士及福州安抚使的叶梦得在《避暑录话》的自序中说,绍兴五年(1135)因酷暑难熬,不能安其室,于是每日早起,即择泉石深旷、竹林幽茂处避暑,与其二子及门生“泛话古今杂事,耳目所接,论说平生出处及道老交亲戚之言,以为欢笑,皆后生所未知”。《宋史·文苑传》称其“嗜学蚤成”,《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所叙录亦多足资考证而裨见闻”。

    19、 夏天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神清气静,做到神清气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内生。

    20、即便如此,四爷也没有停止在避暑技术上的辛勤探索。比如最大众化的避暑用品扇子,农夫野老手把蒲扇,深闺仕女用轻罗团扇,文人雅士玩折扇,而古时候的土豪们琢磨着搞机械风扇。

    21、他在《消暑诗》里说:“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诗人认为,只要心平气静,室内少放杂物,就会感到清凉了。就像很多段子一样,白居易先生还曾于天气酷热之时去拜访著名高僧恒寂禅师,却见禅师在禅房内端坐不动。白居易很受触动,于是又作诗《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22、在一个天气酷热的日子,白居易去拜访一名叫做恒寂的禅师,见他在闷热的房间里安静地坐着,白居易不解地问:禅师,这里好热啊!怎不换个地方?恒寂禅师说:“我觉得不热,甚至还很凉快呢”!

    23、皇帝有避暑黑科技,那些手握大权的准皇帝当然也不能拉下。比如曹操曹丞相,你光知道他文能赋诗,武能横槊,你可知道他还发明了传说中的“深井冰”?在古时候,冰块是避暑降温最简单暴力的手段。冰块哪里来,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而是冬天采集、冬储夏用。《周礼》记载,周朝的时候有专门机构管理皇家采冰、藏冰、分冰这些事儿,这些管冰的公务员叫凌人,全部编制接近100人,那些临时工苦力还不算在内,可见规模有多大了。

    24、“心闲”即“心静”,闲了才能静,静中方得闲,心静,自然心净,腹清。

    25、⊙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原创投稿)

    26、大家都知道坐在大树下很爽很快。大家坐在家里都知道,捧着冰镇西瓜,吹着空调,连上wifi,很爽。每个人都知道舒适的海滩吹着夏天的夜风.

    27、所谓境界,说到底是心灵的境界。若心乱神迷,无论走多远,都捕捉不到人生的本象,更领略不到有韵致的风景。走过生命的逆旅,谁都会彷徨,会忧伤,会有苦雨寒箫的幽怨。唯有心灵的安静,方能铸就人生的优雅。这种安静,是得失后的平和,是诱惑前的恬淡,是困苦中的从容,是笑对不公的释然,是慢慢地去看清、看透、看穿、看淡的过程。

    28、唯有心灵的安静,方能铸就人生的优雅。这种安静,是得失后的平和,是诱惑前的恬淡,是困苦中的从容,是笑对不公的释然,是慢慢地去看清、看透、看穿、看淡的过程。

    29、心静,是一种心境,不是身体的温度,而是心灵的温度――静下心来,再净心去平复焦躁不安,整个人冷却下来,心静了,自然身就凉了。

    30、凡事凡物均需静下心来,才能坦然面对,自然化解。

    31、——那宫女问:“先生平生在什么地方最是快乐?”

    32、编辑:极简主义的禅ID:chan99mini

    33、这两首诗,给人的感觉却是富有生活情趣,意趣盎然。这就是杨万里的诗,诗情就在你身边!靠你细细地品味,品读生活。

    34、他无需“追凉柳外”,披头散发,随意地躺在亭子里,不急不躁,不忧不惧,凉风自携荷香而来。

    35、细细品味,“心静自然凉”有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我们可能都体会过:当我们的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心里烦躁,大冷天也会冒出汗来;而当我们身心安静时,心率正常,血液循环速度减慢,体力和脑力活动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了,产生的热量小,虽值炎夏,仍能感觉遍体清凉。

    36、白居易年少成名,一生风浪迭起,宦海沉浮,晚年隐居洛阳,生活安逸闲适,真正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37、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发生与气温、出汗、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密切关系。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情感障碍发生明显增多。 加上出汗多,人体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38、 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遇事戒燥戒怒,心平气和。为了您的身心健康,   同时也别让情绪影响了工作和学习。如果从佛学角度来看,心静自然凉指的则是一种人道   众生的心态,一种面对生活时,在心灵最深层次所应有的意识.

    39、十六国时后赵君主石虎也学着曹操的办法在冰井台藏冰,夏天赐给大臣们消暑。北朝齐文宣帝高洋当政时,又征发工匠30余万人,重新在邺下修建三台,并改“冰井曰崇光”。后来邺城毁于战乱和洪水,但是“深井冰”这个发明被后人传承下来。到了清代,北京城里光是官府建的冰窖(井)就有18座,可藏冰20多万块,每块冰重达百余斤,民营的还不计算在内。当时窖藏的冰块并不很贵,清代北京竹枝词里说“三钱买得水晶山”,带品级的京官夏天还发冰票。当然,据说冰窖还有别的用途。

    40、试试看,当室温摄氏30度时,你只要喝杯水后静静地躺下,闭目不动,体感温度自然会下降,甚至你连空气都不需要开。一则是不动就不会产生热量,二则是心理暗示起了相当作用。这会你真的会体会到心静则凉的含义了。

    41、这句话来自白居易的《苦热题恒寂师禅室》。白居易曾于天气酷热时去拜访高僧恒寂禅师,见禅师在密闭如蒸笼的禅房内安静坐着,并未像常人那样汗如雨下。白居易很受震动,作诗《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清心静气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看来,“心静自然凉”确实是一剂消暑良方。

    42、心静自然凉,本义是说心里平静,内心自然凉快。后用来指在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时,放平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43、风动莲生香,心静自然凉。不是夏日限定,而是来日方长。

    44、我这下面还有一首杨万里的诗:“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山野春风,一路野趣,一路图画:山花烂漫,倒映澄江,倒映清溪,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45、急急拄杖而来,缓缓坐于桥头,看江上明月,听船笛参差,荷香拂面而来,人不动,心亦静,暑热顿时消散于无形之中。

    46、有人说:当电风扇变成了电吹风,我觉得人生都失去了意义。

    47、很难想象,一个心机重重的人能够拥有那种简简单单的惬意和轻松。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左右自然、左右环境,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左右得了自己的内心,照样可以从乌云密布中看得见清风明月;

    48、真的,烟雨红尘中,静守一份淡雅情怀,轻语岁月。天地间,我们每个人都只不过是一名来去匆匆的过客,没有一朵花的惊艳,没有一颗星的耀眼,亦没有一片云的智慧,但是我们平凡普通且真实。就像一颗无名的小草,默默地生长在某一个角落,逆着风,依着光,托着土,顽强地成长。不求轰轰烈烈,只愿平淡一生。

    49、大暑+闰六月,全方位烧烤,气温无上限……躲在空调房里,突然替古人担忧起来,当初没有空调、电风扇和电冰箱的老祖宗们,是怎么活过一整个酷暑的呢?

    50、——什么,古人心态好,不怕热?那谁,你过来,保证不打死你,看看古代的大V避暑是靠心态还是靠什么。

    51、唐朝诗人白居易去拜访恒寂禅师,天气酷热,却见恒寂禅师在房间内很安静的坐在那里。

    52、照样可以从风雨雷电中欣赏到鸟语花香。安之若素,平心静气,是一种生活的状态,更是人生的一种修行。

    53、心静,是一种心境,不是身体的温度,而是心灵的温度――静下心来,再净心去平复焦躁不安,整个人冷却下来,心静了,自然身就凉了。古人推崇的“心静自然凉”,虽有“精神胜利法”的嫌疑,但以适当的方式释放身心,有意识地将拖累自己的“负能量”抛开,的确是一种避暑的良方。

    54、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55、夏季是心脏病的高发期,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

    56、某日天气酷热,香山居士白居易去拜访恒寂禅师,却见禅师静坐在禅房里。

    57、炎炎夏日,暑蒸如热浪滚滚,对于“消暑”这件事,也还是“独善其身”为妙,“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啊。

    58、白居易端坐于院中,宛如老僧坐禅,秉心静气,岿然不动,“散热由心静”,心静自然凉。

    59、真相有错吗?也不是!真理没有错,但我们很难达到那个真理。我们一生都在寻找真相,我们想活得清晰透明。但是当事实和真相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做的却恰恰相反。我们追求的是理解还是迷茫?

    60、据考证,这种利用人工喷泉避暑纳凉的方法可不是国产技术,而是从东罗马帝国(拂森)引进。当时,有个叫陈知节的谏官(拾遗)觉得皇上避暑应该适可而止,耗费巨资搞这些洋玩意儿实在没有必要,上表极力劝阻。皇上冷冷一笑,让高力士带陈知节上凉殿体验生活,陈知节到了凉殿,只见四周不见天日、凉风嗖嗖,“座内含冻。”皇上赐陈知节坐在冰冷滑溜的石床上,又赏赐他喝冰窖里拿出来的冷饮。可怜陈知节平时哪享受过这个待遇,马上就浑身起鸡皮疙瘩、肚子如雷鸣一般,眼看就要当庭出丑,赶紧磕头请求告退,唐明皇不紧不慢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方才允许他退下。刚出宫门,陈知节就上吐下泻,狼狈不堪,休息了好几天才缓过来。唐明皇事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爱卿今后谈论朝政要慎重一些,不要以自己的情况推测皇上龙体。”(见《唐语林》)

    61、“心有山海静而无边”和“心静自然凉”一个道理。你的心决定你看见的,心里安静了,在闹市也是安静,心里不平静,在深山也会波澜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