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作品童话集【77句文案集锦】
叶圣陶的作品童话集
1、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
2、1915年4月6日,叶圣陶由郭绍虞推荐来到上海的尚公学校。尚公学校位于闸北宝兴西里,叶圣陶任高小一年级教员,除了教国文、习字、修身,还有历史、地理共5门课。在这里教书,可以去商务印书馆藏书地涵芬楼看书,还能结识更多朋友,叶圣陶对此特别高兴。
3、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叫我上车站去接。
4、 稻草人是一位饱经生活磨难的老婆婆亲手造的,老婆婆非常喜欢稻草人,稻草人也一直对老婆婆心存感激。但是一个夜晚,稻草人看到了三件令人伤心痛苦的事:虫子把老婆婆辛辛苦苦种的稻谷吃光了;村里的渔妇无法照顾自己生病的孩子;它还亲眼看到了投河自杀的女人。
5、在当代的中国教育中,越来越重视语文的教育,学会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目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中小学语文教材编著出版繁荣,编写教材的都是当时著名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包括蔡元培、王云吕思勉、叶圣陶、夏丐尊、丰子恺、张元济等,他们对教材的编写,奉行“读书、为文、笃行、立志”的原则,将中华文化作为基石,融合儒释道的精华。寥寥几笔,文字古雅,读来朗朗上口,尽显纯净。那时大师的课堂也同样趣味横生,黄侃教学精深,怕不及格的学生期末考试前请他吃饭,事后这些学生考试都及格了。待到蔡元培校长责问,他坦然答道:“这帮学生还知道尊师重道,所以我不想为难他们。”林语堂更是对学生进行“相面打分”。同样具有文人气质的陈丹青先生提到民国时说:“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即便在老相片中发黄,仍一望可知。”“民国是丰富的,是古典文化大规模转换的国家景观,回首前瞻,与传统、与世界,两不隔绝。民国范儿,是各色人等坦然率真那股劲儿。敢作敢为,有豪情,有胆气。”
6、1927年5月,郑振铎赴欧“游学”,把主编《小说月报》的重任托付给叶圣陶。叶圣陶关注沈从文的创作,在《小说月报》刊载了他的多篇作品。丁玲的处女作《梦珂》、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多篇作品也经由叶圣陶发表在《小说月报》。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也是由叶圣陶发现后刊载在《小说月报》。还有不少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也都是由叶圣陶发现或经手后在《小说月报》发表。可以说,叶圣陶不仅在杂志上刊登了很多好作品,更重要的是,他由此改变了不少作家的人生命运。
7、叶圣陶于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接受国民教育。学习的内容已不是四书五经,而是“声”“光”“电”“化”“音乐”“美术”“日语”,是西方宪政、民权……当时革命之火燃遍九州,各地暴力流血事件不断,他热衷从报纸上了解革命进程,当时他主要的情绪高峰体验也来源于此,因为隔着现实的残酷,他和同学们满腔热血地想在毕业后改造国民,用文字唤醒民众,拯救中国。1911年,他向苏州报界写自荐信,结果仅得到一张回执。加上当时家境极为困窘,他明白了贫穷“足以抑人”。后来由于袁希洛校长的帮助,得到了在草桥中学任教的机会。在任教期间,他不断充实自己。
8、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且把作文写好?我相信,这是大多数家长想要迫切知道的秘诀!
9、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吗?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叶圣陶的作品童话集)。
10、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位在各个星球中到处游历的旅行大家,在各个星球游历过后来到了地球,地球人的热情接待令他感到有趣,而当出现穷人的时候令他不解,接待者的解释是因为对方没有钱的缘故。
11、 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他恨不得一下子跳过去,把那灾害的根苗扑灭了;又恨不得托风带个信,叫主人快快来铲除灾害。他的身体本来很瘦弱,现在怀着愁闷,更显得憔悴了,连站直的劲儿也不再有,只是斜着肩,弯着腰,好像害了病似的。
12、(原名叶绍钧)19岁自苏州草桥中学毕业后,已在苏州言子庙小学当了一年的小学教员。这年寒假,叶圣陶与好友顾颉刚相约到上海“听戏”,“以消遣此数日”。这是叶圣陶初游上海。
13、《七十二堂写作课》是一本侧重文章形式的书,所选取的文章虽顾到内容的纯正和性质的变化,但文章的处置全从形式上着眼。全书一共七十二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及文学体裁,记叙、说明、议论、应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每一类别都有十分精到又浅显易懂的见解与指导。读这样的书本,不仅可以学会欣赏文字之美,韵律之美,提高人们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教会人生活中所能用到的文案、书信、宣言的写法,使整体写作水平得到提高。伟大的作品透过字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审美观,可以塑造贤善的人格,优秀的品性,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如叶圣陶先生提倡的不着痕迹的教育,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启发人的性灵。
14、女孩回答:“因为我们纯洁,只有小白船才配让我们乘。”那个人大笑起来,很满意他们的回答,就答应送他们回家了。
15、 “我渴死了!”孩子竟大声哭起来。在空旷的夜间的田野里,这哭声显得格外凄惨。渔妇无可奈何,放下拉罾的绳子,上了船,进了舱,拿起一个碗,从河里舀了一碗水,转身给孩子喝。孩子一口气把水喝下去,他实在渴极了。可是碗刚放下,他又咳嗽起来;而且更利害了,后来就只剩下喘气。
16、A.提醒主人 B.能赶走蛾子 C.能帮助渔妇D.能阻止女子的轻生
17、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好奇地问:“他是怎样一个人?”出乎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但是我们去访问圣陶时,我觉得他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18、 以下就讲讲稻草人在夜间遇见的几件事儿。
19、体验童话王国的乐趣,获得直面现实的勇气——凡是映到眼睛里的,无不可爱,无不美好。
20、 木桶里的水很少,鲫鱼躺在桶底上,只有靠下的一面能够沾一些潮润。鲫鱼很难受,想逃开,就用力向上跳。跳了好几回,都被高高的桶框挡住,依旧掉在桶底上,身体摔得很疼。鲫鱼的向上的一只眼睛看见稻草人,就哀求说:“我的朋友,你暂且放下手里的扇子,救救我吧!我离开我的水里的家,就只有死了。好心的朋友,救救我吧!”
21、在叶圣陶的小说创作中,长篇《倪焕之》曾被茅盾誉为是“描写了广阔的世间”的“扛鼎”之作。《倪焕之》真实地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个小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和精神面貌。可以说,小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倪焕之》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22、 杨芳,硚口区舵落口小学语文教师。十多年班主任和语文教学经验。所带学生、班级多次荣获市区级三好学生和优秀班集体,所写教育教学方面论文多次获市区级三等奖。
23、A. 水晶B.玛瑙、C.一块普普通通的铺路石D.发簪
24、稻草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作者叶圣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25、《倪焕之》人物形象塑造颇具特色,语言严谨纯朴,在客观描写中蕴含着热情,是五四以来颇有影响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26、《稻草人》是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作者叶圣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茅盾这样评价叶圣陶:你要从他作品中寻找惊人的事,不一定有;然而即在初无惊人处,有他那种净化升华人的品性的力量。
27、它向小石块们炫耀自己,却受到小石块的反唇相讥,但石像终归是倒了下来,摔成了碎石。市民们虽然有些惋惜,但很快就把它们收在一起,铺成了一条小路。
28、《稻草人》:《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29、第四糖故事。陶行知在看到学生用泥土块打人时,没有立即批评和惩罚这个学生,而是让他在规定时间来找他。陶行知调查事情真香,了解到这位男生打人是为了保护女同学,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人。所以在谈话时奖励学生一颗糖果。其他三块糖果奖励学生守时守诺、尊重老师、认识错误并改正。这四颗糖,提现了陶行知尊重理解学生,调查事实,不冤枉每一个学生,善于用奖励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慈相济。
30、这篇童话讲述了世界上有一粒种子,像核桃一样大,它开的花儿非常漂亮,而且还有浓郁的香气,什么花都比不上它。不久,国王得到了这粒种子,想象自己将会变成最尊贵、最有权力的人,他就很精心地照看这粒种子。可两年过去了,种子并没有开花,与两年前一模一样。国王生气了,便把它仍到了窗外。
31、C.“去可以,不过咱们没坐过火车,不知道那玩意儿容易不容易坐”
32、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他的骨架子是 C.细竹枝 ,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 B.黄稻草 ,帽子是 A.破竹篮子或残荷叶做的。
33、画眉盛水的罐儿是碧玉做的,颜色跟栗子一模一样。(×)
34、叶圣陶,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其于1923年创作出版的《稻草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里程碑般的意义,是中国现代首部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一经问世就得到同时代名家们的高度认可。鲁迅评价《稻草人》是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茅盾认为它有净化升华人的品性的力量。郑振铎则认为这本书中几乎无一篇不是成功之作。
35、 她要寻死呢!他着急,想救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又摇起扇子来,想叫醒那个沉睡的渔妇。但是办不到,那渔妇睡得跟死了似的,一动也不动。他恨自己,不该像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见死不救不是罪恶吗?自己就正在犯着这种罪恶。这真是比死还难受的痛苦哇!“天哪,快亮吧!农人们快起来吧!鸟儿快飞去报信吧!
36、A.破竹篮子或残荷叶B.黄稻草 C.细竹枝
37、 不到几天,在稻田里,蛾下的子变成的肉虫,到处都是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稻草人听见他们咬嚼稻叶的声音,也看见他们越吃越馋的嘴脸。渐渐地,一大片浓绿的稻全不见了,只剩下光秆儿。他痛心,不忍再看,想到主人今年的辛苦又只能换来眼泪和叹气,禁不住低头哭了。这时候天气很凉了,又是在夜间的田野里,冷风吹得稻草人直打哆嗦;只因为他正在哭,没觉得。忽然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你。”他吃了一惊,才觉得身上非常冷。但是有什么法子呢?他为了尽责任,而且行动不由自主,虽然冷,也只好站在那里。他看那个女人,原来是一个渔妇。田地的前面是一条河,那渔妇的船就停在河边,舱里露出一丝微弱的火光。她那时正在把撑起的鱼罾放到河底;鱼罾沉下去,她坐在岸上,等过一会儿把它拉起来。
38、拿锄头的人觉得不能再往山上送东西时,柔弱的人自己拿起锄头耕种。(×)
39、《古代英雄的石像》:在叶圣陶的《稻草人》英文版(TheScarecrown)叶圣陶序中,说“《古代英雄的石像》这篇东西同中国读者见面以来,很有些老师和同学为了它写信来。他们依据各自的看法,问我故事的意思是否如他们所言。
40、《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41、叶圣陶纪念馆建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甪直镇叶圣陶公园,与保圣寺相邻(保圣寺西侧),坐落在保圣寺西,与寺院仅一墙之隔。
42、通过读《稻草人》这本书,你认为下列正确的是 A
43、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44、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开山之作!鲁迅、茅盾、郑振铎等名家盛赞!
45、《线下》这本集子反映了叶圣陶1923年和1924年的创作风貌。这本小说集的选题,已经从教育及学校生活为主的内容,趋向于小市民心理状态的挖掘,偏重于揭露和批判某些知识分子在新思想掩盖之下的卑劣的个人主义,并把投视的焦点放到了对城市剥削阶级残酷性的抨击上。
46、在1916年他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工学校,随后1918年叶圣陶在《妇女杂志》第四卷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1年,他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在这一年,他开始童话创作,至1922年6月写完了《稻草人》——一部童话总集。鲁迅先生说:“《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1923年他入职上海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在此期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典型地写出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时期的追求和幻灭。
47、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
48、 在一个安静,铺满着金黄的稻草的田野上,有一个手拿扇子的稻草人。
49、 听见鲫鱼这样恳切的哀求,稻草人非常心酸;但是他只能用力摇动自己的头。他的意思是说:“请你原谅我,我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哪!我的心不但愿意救你,并且愿意救那个捕你的妇人和她的孩子,除了你、渔妇和孩子,还有一切受苦受难的。可是我跟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自由移动,我怎么能照我的心愿去做呢!请你原谅我,我是个柔弱无能的人哪!”
50、这篇童话讲述了介绍了一位青年栽种了一株玫瑰花,一位女郎养了一条金鱼。后来他们俩互相认识了,他们每天午后,并坐在花园里花墩旁一条凉椅上。后来他们的情感更好了、更深了。青年走到庭中,想到可以把玫瑰剪下来送给女郎,而女郎想起了金鱼,可以把它送给青年。
51、应该承认,叶圣陶初到上海,他有着隔阂、陌生和难以理解的感觉。因此,他的长子叶至善在多年以后还这么说,父亲“他打心眼里不喜欢这样的大城市”。这样的心理大概一篇散文颇能说明问题,那就是《没有秋虫的地方》。这篇散文写于叶圣陶上世纪20年代初刚到上海不久,“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这篇千余字的散文,概括了叶圣陶对大城市的不习惯。
52、第二天午后,他们俩见面了,他们把各自的东西送给了对方,他们各吻着所得的赠品,就这样他们的情感更深了。可金鱼和玫瑰不知出了什么事,都很疑惑。晚上还没到,金鱼就死了,青年把金鱼扔了,以为女郎还会送他东西呢!不到晚上,玫瑰就枯了,女郎把玫瑰花的尸骸丢了,以为青年还会送她东西呢!
53、 “《稻草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
54、因此,我们极力推荐这套彩绘版精装《叶圣陶先生作品集》。
55、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和悲惨命运的论文、小说、散文、新诗、童话。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扩展资料:《稻草人》的简介
56、《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57、同时,叶圣陶试图运用教育手段与文学方式,去呼唤与塑造理想个体的生成,希冀儿童成长成为全新的新人,在儿童身上寄予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期盼,在文字中完成叶圣陶对于乌托邦理想国的建设,而儿童文学文本则是他承载文学与教育理想的实践场域。
58、圣陶不是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所以仍然——也许格外——是可亲的。
59、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60、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
61、《汪曾祺的写作课》文学大师汪曾祺毕生阅读心得与写作经验
62、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素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作品。1923年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堪称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开山之作。此外,叶圣陶还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编辑过多种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倪焕之》《火灾》《潘先生在难中》等。
63、记得见面那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
64、《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65、在杭州待了两个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回去了;他实在离不开家,临去时让我告诉学校当局,无论如何不回来了。但他却到北平住了半年,也是朋友拉去的。我前些日子偶翻十一年的《晨报》副刊,看见他那时途中思家的小诗,重念了两遍,觉得怪有意思。
66、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书架上,给散失了。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
67、叶圣陶创作的儿童诗、儿童小说、童话等类别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明显的儿童文学自觉,改变了早期儿童文学作品技巧粗疏、内容简单、依赖模仿的弱点,具备了较为成熟的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艺术范型。
68、有一处地方的人们都成了富翁,他们过得很快乐、很幸福。(×)
69、 “这里哪来的茶!你老实一会儿吧,我的祖宗!”
70、据实记录的记叙文以记叙为目的,只要把现成事物告诉人家,没有错误,没有遗漏,就完事了。出于创造的小说却以表出作者所看出来的一点意义为目的,而记叙只是他的手段。这是记叙文和小说的区别。
71、《隔膜》,是叶圣陶先生早年的一本重要著作,初版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三月,是“文学研究会丛书”的一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笔者收藏的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四月的“国难后第一版”。
72、国王得到了那粒种子,种在了一个白金缸里。(×)
73、随后,富翁、商人、兵士都得到了这粒种子,他们也细心呵护这粒种子,但种子都没有开花,他们全都放弃了。最后,这粒种子传到了一位农夫的手中,农夫种下了种子,把它与其他种子一样对待,种子很快就开花了,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74、《将来做什么》中三个学生最后知道该怎么回答老师的问题呢?
75、跛乞丐被父亲赶出家门后不知干什么,就沿街行走,在三个人的帮助下选择当邮差。他遇到的第三个人是 A 。
76、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