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美文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热美文网 > 句子大全 >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46句文案集锦】

  • 发布时间:2023-07-29 11:54 编辑:admin 点击:
  •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1、他对当前的形势条分缕析,预测数十年后的天下事,并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大计”。

    2、纵是司马懿吃透了诸葛亮,但仍然让诸葛亮抓住机会,在同年五月,诸葛亮派魏延等大破司马懿,司马懿只得再次退还营中龟缩不出。就在诸葛亮越打越顺手之际,六月,同为托孤大臣却被边缘化的李严却因运粮不济,呼吁诸葛亮回师。早就憋足了劲的张郃见状发兵追击,却在木门被预先埋伏好的蜀军射成了刺猬。

    3、17岁时,他的叔父诸葛玄去世后,他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决定:

    4、厚道是诸葛亮做人的底色,更是他做事最朴素的情怀。

    5、做人厚道是他最朴素的情怀,也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6、谢希夷《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艺术成就。

    7、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

    8、诸葛孔明,隆中对策,胸罗天下;联吴抗曹,识见独到;舌战群儒,唇枪舌剑,无可争辩;草船借箭,手段高明;空城设计,涉险不乱;七擒七纵,义薄云天;挥泪斩谡,法纪严明;辅佐幼主,尽忠守信,临终遗策,妙算无遗,死诸葛吓活仲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智、信、仁、勇、义五备俱全,自古至今,唯独亮一人!扩展资料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9、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权后,不断给魏延加官晋级。建兴八年,因魏延与郭淮在阳溪作战,大破郭淮等军。因功被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进封南郑侯。这表面看来,诸葛亮还是在意魏延,但在实际使用却处处节制魏延。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魏延几次随诸葛亮出征,总请求率兵一万人,从另一条路出征,与诸葛亮在潼关会师,诸葛亮一直没有采纳,由此两人的矛盾公开化。为了镇住魏延,后来诸葛亮找了一个借口将魏延身边的将领陈式斩首。诸葛亮此举是杀鸡给猴看,魏延心里清楚。此事《三国志·诸葛亮传》有交代。

    10、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11、邓艾收编降兵、补足军需,挥兵直奔涪县,也就是今天的绵阳。

    12、诸葛亮运筹帷幄,利用4年时间来备战——北伐所需要的兵甲物资。

    13、忙完了称帝的事,刘备就不顾诸葛亮的劝阻,亲自率领好不容易攒起来的蜀汉大军,出川攻击东吴,上演了一出火烧连营、白帝托孤的悲情大戏,几乎败光了蜀汉的家底。幸好诸葛亮提前安排大将赵云带领人马前出接应,加上东吴担心曹魏进攻,这才阻止了吴军深入。

    14、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15、后主刘禅乱了手脚,马上召集群臣商议。最终,大家一致认为,现在只有一人可用,他就是诸葛瞻。

    16、诸葛亮年轻时他隐居期间与很多的好友一起谈论当时社会的政治形势,而且对于三国时期割据称雄的军阀也都十分熟悉,他是一个胸怀远大志向的人。在当时他也被人称为“卧龙先生”。(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17、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18、17岁,诸葛瞻娶刘禅的女儿为妻,被授予骑都尉官职。后来又不断升迁,景耀四年,诸葛瞻代理都护卫将军,是统帅诸将的长官,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同心同德,共同处理军国大事。

    19、甚至还是总装备部长,负责设计、制造运输机械。如木牛、流马,解决后勤运输困难。他还设计了连弩,只是时间仓促,还未来得及制造。他还为部队解决粮食供给困难实行戍田。他还负责农场的生产,管理工作。这些都是职务外之事,由于不放心,也是“咸决于亮”。

    20、他拿起手中的笔似有千斤重,书写中,他几次把笔掉落在地上。

    21、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

    22、当曹操率领20万大军南下荆楚时,刘备的军队奋起抵抗,遭到曹军追击后,败走夏口。

    23、总结:有才能就容易傲娇,爱冒险就容易露把柄,再加上不善交际,必定会成为众人攻击的对象。现在很多人认为,魏延和诸葛亮不合。这真是误会武侯了。魏延和诸葛亮只能算政见不合,因为魏延爱冒险,而诸侯亮却偏偏很谨慎,但私交并没有矛盾。

    24、杜甫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5、谢希夷《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艺术成就。

    26、“三顾茅庐”是三国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它曲折动人,而且跟霍桑实验一样提醒我们:人不只是单纯受利益驱使的纯理性动物,在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当中,除了权衡利弊,核算收支,还有浓厚温暖的人情。

    27、武侯墓,即诸葛亮墓,位于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因诸葛亮曾获封武乡侯而得名武侯墓。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汉中的定军山下。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现存墓冢系后代起封。

    28、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没有火烧博望,没有淹过曹仁,没有草船借箭,没有巧借东风,一切都是小说家叠BUFF的伎俩。他只是在刘备最危机的时候,做了一件最正确的事,与鲁肃一起搞了个孙刘联盟,由周瑜挂帅利用长江天险生生阻断了曹操的统一进程,让一直打得手热的曹阿瞒在横槊赋诗后不得不铩羽而归,由此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

    29、公元227年,当洛阳传来魏主曹丕去世的消息后,诸葛亮认为这是发动进攻的最佳时机。

    30、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为刘备多次出谋划策,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31、可是,偏偏在蜀汉势力达到“跨有荆益”的极致时刻,一直不甘寂寞的关二爷发威了。他发动留守荆州的军队,直指曹魏腹心。起初,关二爷打得真心不错,逼得曹操都准备迁都了。可是不忍心看着刘备做大的孙权却在曹魏喘不上气来的时候使出阴招。之后的桥段就不用笔者赘述了。

    32、不过,令人不理解的是诸葛亮这样一位战争狂人,为什么会在历史上留下千古忠臣的美名,他的北伐无论是从战争的性质和结局都不值得恭维。

    33、有句话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4、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35、文载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后谁个前来祭奠,何人前来刨墓,并记之于册,镌之于碑,去人隔朝跨代无不应验。吾决计亲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双膝跪地磕头一千,孔明若无所料,笑他矮吾三尺。”伯温目无先贤,出言不恭,左右听之惊骇,不敢多嘴。

    36、赤壁之战中,孙刘军队一举打败了曹操,迫使曹军退回北方,为三分天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37、这样一个关于人情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第一理性的人身上,是很令人深思的。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是才子,不是诗人,他是古今第一策略家(如果真有这么一个职业的话)、政治家,运筹帷幄,治国平天下的人。这样一个人,在他答应刘备愿效犬马之劳的时候,未必没有预见到自己接下来的一生,会有什么样的奔波、算计、辛劳、寂寞和吃力不讨好。即使如此,他还是允许自己被别人的真诚,尊重和倾慕打动,从此改变自己,改变历史。

    38、最重要的是,他想考验一下刘备的诚心和决心,便借故躲着不见。

    39、今天广为人知的的复姓诸葛,最初本是单姓葛,因为迁入琅琊郡阳都(在今山东沂南)时,与当地的葛氏撞姓,为了显示此葛不同彼葛,就将祖先迁出地山东诸城的“诸”置于葛姓前,生造出一个复姓诸葛。笔者不知这支诸葛的祖先是谁,只知道这些诸葛中出了一个高官诸葛丰,自幼聪慧,读经通史,在汉元帝时担任过司隶校尉,只因性情刚正不阿,敢于弹劾权臣,遭到奸人迫害,免官归家。

    40、诸葛亮自身的条件那么好,无论他投效何方,都能博个好出身,而且还不用付出太多的辛苦。只是那些势力已然养成,对于诸葛亮这个小鲜肉未必上心,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小诸同学要想在其中独领风骚,必须苦熬资历,这与诸葛亮自比的管仲、乐毅一出场即顶配的人设颇为不符。所以,当他选定刘备作为自己的老板后,就必须让刘备明白得到自己绝对不易,进而才会倍加珍视。

    41、他用自己的余生,去报答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伯乐——刘备。

    42、知人善任——他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

    43、正是这份厚道,深深打动了孙权,为双方合作赢得了契机。

    44、而诸葛亮正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刘备的谋士,是因为他给刘备提出的“隆中对策”,正是他提出的这番话,把当时天下局势分析的十分透彻,刘备极为佩服他所表现出的卓越政治军事才能。

    45、他遭到了周围人们的讥讽,但他却不以为然只是厚道地报以微笑。他很清楚自己心中的目标,从来不会为外力所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