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周树人抵不过一个周作人【47句文案集锦】
十个周树人抵不过一个周作人
1、当一切纷扰沉寂下来后,朱安就要面对家用不足的事实。周作人只肯负责鲁瑞部分开支,许广平偶然汇款接济,但始终无法应付日常用度:朱安的生活愈来愈困难了。 (十个周树人抵不过一个周作人)。
2、笔者无意于表示,鲁迅的教育观是对杜威的照搬。例如,鲁迅引入生物学的问题,主要是为了突破“孝道”这一对中国人而言非常特殊的道德藩篱,这便是杜威很少触及的。但无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篇长文背后有非常明显的杜威的影子。郜元宝曾敏锐地注意到,包括这篇文章在内,凡是被鲁迅收录进《坟》这一集子中的文章,均有很突出的“论文”性质。(44)那么不妨说,杜威的著述就是鲁迅撰写这篇长文时最核心的参考文献。
3、正是因为儿童有自己特殊的心理世界,杜威才非常看重“游戏”在培养儿童精神世界方面的价值。《教育公报》曾以连载形式编译杜威《未来之学校》一书,1920年第2期登载了《第五章:游戏》,其中谈到:“游戏与竞技,为儿童本能上自发之活动。”(29)1925年,鲁迅另写有一篇《风筝》,其中提纲挈领的一句“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恐怕就和杜威有很深的关联。
4、不知从那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5、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6、小编遍查资料,认为其左不过因为“误会”二字。细究下来,两兄弟反目大抵因为两人之间出现了以下四个误会:
7、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失和,第二大误会的产生源跟钱财用度有关,但其中造就误会的最大主角,仍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
8、当然他对信子本来也不敢说个‘不’字”。周作人也曾经和羽太信子吵过,但羽太信子一旦装死,他就立马屈服软了。
9、这是朱安惟一一次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她说:“你们都说要保护周先生的遗产,我也是他遗产的一部分,你们想过我吗?”
10、1919年11月21日,鲁迅和周作人一家从绍兴会馆移居八道湾胡同11号,在这里鲁迅住到了1923年8月2日。在八道湾生活时期,鲁迅的熬夜同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2年,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从上海到北京大学讲课,为生活方便,北大安排爱罗先珂住在八道湾11号周家,爱罗先珂的助手吴克刚回忆那时候的“大先生”说:“最使我惊异的,是鲁迅先生睡得那样迟。年轻人总喜欢睡觉,而爱罗样专爱在夜间坐在床上工作。为了笔录他的著作,有时不得不陪着他。倦了的时候,两人时常踱出去在院子里散步,总见前边屋里,灯光还亮。‘大先生还没有睡咧’,是我常向爱罗样说的一句话。”
11、婚后第二天,朱安按照传统由新郎陪伴着回门,也到了周家的祠堂拜祭祖先。虽然他们没有圆房,但完成了婚礼所有的仪式,因此他们的婚姻作为一份社会契约是完整的。不过假如朱安希望新郎对她的态度会改善,她很快就失望了:婚后第二个晚上,她的丈夫睡到母亲房间里去,三天后他就离开绍兴,回到日本。朱家的“安姑娘”离开了富裕的娘家,变成景况拮据的周家媳妇。
12、曾经是周氏兄弟学生的俞芳也回忆说,朱安夫人曾“很气愤地”向人说过:“她(信子)大声告诫她的孩子们,不要亲近我们,不要去找这两个‘孤老头’,不要吃他们的东西,让这两个‘孤老头’冷清死。”
13、传统心理学认为:影响我们性格形成的因素可能是遗传基因、父亲母亲、亲密朋友。现在国外心理学家又开始研究兄弟姐妹这个因素对人性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14、杜威博士讲演;刘伯明翻译,曹刍、夏乘枫笔记
15、“下午四五点下班,回寓吃饭谈天,如无来客,在八九点时便回到房里做他的工作,那时辑书已结束,从民四起一直弄碑刻,从拓本上抄写本文与《金石萃编》等相校,看出许多错误来,这样校录至半夜,有时或至一二点钟才睡。次晨九十点时起来,盥洗后不吃早餐便到部里去,虽然有人说他八点必到班,事实上北京的衙门没有八点就办公的,而且鲁迅的价值也并不在黾勉从公这一点上。”
16、作为《新潮》战友,顾颉刚曾对傅斯年说:“我在师友中,最敬爱的是你。……希望你有暇时再常常拿我教诲教诲,教我勉向正当的路上去。”又自称“是一个忠实的社员”,多次致函与傅讨论杂志的风格、内容。例如与傅共勉,“总希望我们的《新潮》杂志有真挚浓密的感情,去感动社会”;直言“这几期你同志希(按:罗家伦字)都倾向文学方面去,我有些失望”。
17、请你运用选文介绍的心理学知识,解释下面补充材料中反映出的现象。(4分)
18、鲁迅还说,周作人“曾经和信子吵过,信子一装死他就屈服了,他曾经说:‘要天天创造新生活,则只好权其轻重,牺牲与长兄友好,换取家庭安静。’”许广平还回忆说,周作人“惟整日捧着书本,其余一切事情都可列入浪费精力之内,不闻不问。鲁迅曾经提到过,像周作人时常在孩子大哭于旁而能无动于衷依然看书的本领,我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
19、后来,国家逐渐堕入动乱,鲁迅和周作人的工资也开始时时出现拖欠。这下,羽太信子不干了。
20、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许寿裳著《亡友鲁迅印象记》,谈及兄弟两人的冲突,点明其中原委。文章写道:鲁迅对于两弟非常友爱,因为居长,所有家务统由他自己一人主持,不忍去麻烦两弟。
23、写一篇文章。可以回忆真实的经历,也可以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24、阅读《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节选,完成第9-11题。
25、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26、(42)杜威:《杜威五大讲演》,第160页。
27、坐在鲁迅对面的朱家骅反对:“学生被捕,是政府的事,我们不要与政府对立。”鲁迅反驳:“‘五四’运动时,学生被抓走,我们营救学生,甚至不惜发动全国罢工罢市,那时候朱家骅、傅斯年、何思源都参加过,我们都是‘五四’时候的人,都是‘北大派’,为什么现在成百成千的学生被抓走,我们不营救呢?”朱家骅继续坚持:“那是反对北洋军阀,现在是我们自己的天下,教育要有领导地进行。”
28、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没有想到原来鲁迅和周作人是两兄弟,周作人是鲁迅的亲弟弟,他比鲁迅小四岁,在周氏三兄弟中排行老二。在当时的文坛中,有一种说法说是南有鲁迅北有周作人,因为鲁迅和周作人代表的是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派系。
30、 仪式下午才开始,但是从早上开始,殡仪馆门前就已经站着长长的队伍了。
31、中国历史上,周氏三兄弟都以写作见长:鲁迅(周树人)与周作人都是文化界的旗手和栋梁,张中行评价鲁迅和周作人的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上乘的”,“一刚劲,一冲淡,平分了天下。”周建人的文章虽无法和两位兄长相比,但是他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天地,他的科学小品自成一格。然而,三人的文风却有所不同:鲁迅行文常带“怒气”,以批判社会为己任;周作人行文常带“人气”,以宣扬人性为宗旨;周建人行文常带“真气”,以传播科学为目的。此外,三兄弟的人生道路选择也是迥异的:鲁迅弃医从文,被推崇为“民族魂”,受世人景仰;而周作人则因为出任伪职,身败名裂;周建人则一生谨慎,曾专心研究科普,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担任高级领导职务。
32、随着年龄的增长,兄弟姐妹间的感情会越来越浓,双方的冲突会慢慢消退,这也是亲情最伟大的特征之一。当我们迈入人生的后半段时期,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便显得更为重要。当疾病和孤独不可避免地袭来时,我们总要依靠那些和我们交情最长、关系最亲的人。“姐妹之间的联系尤其牢固,”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心理学家朱迪·邓恩说,“当被问到是什么使她们之间的关系如此重要时,她们会说,是共同度过的童年。”
33、1943年6月起,兼任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副理事长。
34、于是,他听任妻子诋毁兄长,并毫不犹豫地做了帮凶,还誓不与其再来往。
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21)鲁迅:《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鲁迅全集》第4卷,第137页。
37、而羽太信子对鲁迅呢?鲁迅好友、与周作人在日本有过同住情谊的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说:“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台里性的。她对于鲁迅,外貌恭顺,内怀忮忌。”因此,鲁迅与羽太信子的矛盾冲突便不可避免。
38、实际上,以时间点来说,周作人当时并没有出任傀儡政权的任何行政职务,他先是应胡适主持的文化基金编译委员会委托,在家里翻译英文和古希腊文稿件,直到文化基金编译委员会辗转搬到香港。
39、一九二九年五月,鲁迅回京探母,在他到达家门的前几天,朱安对婆婆说自己梦见鲁迅带着个小男孩回家,心里很难受。鲁瑞听了,责怪她不识大体。到底朱安是否真的做过这样的梦呢?还是借此让婆婆知道她听来的谣言让她很受困扰呢?我们无法知道真相。重要的是鲁瑞的态度让朱安明白到婆婆不会在这方面给她任何支持。
40、并且,鲁迅在弥留之际还念着周作人,周作人却连兄长的葬礼都没有出席。
41、这样过了半年,“一八事件”警察枪杀学生引起的风潮,终于把周家卷了进去。鲁迅上了“政府”的黑名单。为安全计不得不离家到外国人开的医院暂避。到了四月初,情况更危急得连鲁瑞和朱安也暂时搬到旅馆去住。朱安切身体会到,她卑微的生活所受到的威胁并不单源于男女之情:有一股更大的力量正危及她丈夫的安全。
42、周树人回国主要是为了经济问题:周家实在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他作为长孙,总得挑起这担子。不过鲁瑞自然也希望借此让儿子和媳妇重聚。
43、1935年12月31日跨年之夜,鲁迅重提此事:“‘男盗女娼’,是人间大可耻事,我负了十年‘剽窃’的恶名,现在总算可以卸下,并且交‘谎狗’的旗子,回敬自称‘正人君子’的陈源教授。”离世前44天又说:“我的怨敌可谓多矣,……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44、 “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
45、从他与鲁迅先生失和这件事上,大致可以看出他性格上的一些特征,首先,他并非是一个好丈夫和家庭支柱。当时他在北京大学任职,鲁迅先生同时在六所大学兼职,工作不可谓不辛苦,维持着这个家庭的生计。他不顾兄长的劳苦,对妻子诸多不当的行为没有制止,而是一味纵容,没有负一个丈夫应有的责任,维持好这个家庭的秩序。这是其一。
46、北大纪念日杜威博士讲演的纪要:讲题“大学与民治国舆论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