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格言朱柏庐【56句文案集锦】
治家格言朱柏庐
1、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2、(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不过的。
3、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4、(解读):这句话对今天的都市人仍然有着莫大的意义。现代都市人总是感觉累,这种累不是别人加给你的,是你自己加给自己的。物质的增长永远没有贪欲的增长速度快。有了房子还想要车,有了小房子还要要大房子,永无止境的欲望才会带给自己压力。早在明代朱先生就告诉你: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下面的话隐含其中:这样你就会活得简单而快乐
5、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6、(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7、读书志在学习圣贤,做官能把思放在国家百姓身上;谨守本分,安于命运不妄求,一切顺乎时局、天理而行。能够做到这样,差不多就可以接近圣贤的境界了。
8、(解读)三姑六婆那些人,她们实在是荒淫和盗贼的媒人(这里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里面的王婆)。
9、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目敬仰晋人王哀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
10、(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11、父亲殉难后,战乱稍平,朱用纯礼葬其父,因慕“二十四孝”中王裒攀柏庐墓的故事,自号柏庐。并搭茅庐于墓侧,守丧三载。他忍受悲痛,上瞻母亲,下扶弟妹,备历艰辛。
12、黄自元(1837--1918),清末书法大家,实业家。
13、潜心研究程朱理学,提倡知行并进。因不接受推荐、拒不参加博学鸿词考试,人们将他与徐枋和杨无咎并称为“吴中三高士”。
14、《朱子家训》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
15、(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6、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7、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18、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19、轻易听信他人的议论,未经查证,怎么知道不是对方藉机诬陷,挑拨离间呢?应当忍耐,再三思量、查证,以明辨是非、善恶;因事与人相争,怎么知道不是自已的错?必须平心静气地想清楚,不要意气用事。帮助别人的好事,不要记在心上;接受别人的恩惠不能忘怀,要常存报答之心。凡事不要做过头了,应适可而止,要记取(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得意之时,要懂得谦让,不可以沾沾自喜,执著、舍不得放下。
20、(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21、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22、《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句,尤股炙人口。
23、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24、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家,就表现出巴结奉承的样子,是可耻的行为;遇到贫穷的人,就摆出轻视骄傲的样子,这种行为最是低贱。在乡(族)里要避免与人争斗甚至打官司,打官司到最后都没有好结果;(既劳民伤财,又失和气。)待人处事应避免多话,因为言多必失(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要避免因多话而伤人)。不要倚仗势力欺凌孤儿寡妇;不要贪图口腹之欲(贪吃),而任意杀害动物。性情古怪、孤僻又不合群,还自以为是的人,错误和后悔的事必定很多;颓废消沉自甘堕落的人,难以成就事业。
25、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26、 (赞赏付酬)本平台对原创版作品采用赞赏付酬机制,为尊重原创,赞赏所得全部付给作者。
27、朱柏庐《治家格言》采用了传统的韵文表现形式,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所以后世出现了不少借鉴其形式而创作出的《新治家格言》。如近代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先生认为朱柏庐《治家格言》虽为世传诵,但有些思想已经脱离了现实社会,于是便“揆度时事,补所未备,兼仿其体”,撰写了一篇《新治家格言》。张元济《新治家格言》以“改造旧家庭,适应新社会”为宗旨,剔除了朱柏庐《治家格言》中一些过时的陈腐观念,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需要融入了一些新的思想元素,如要注意卫生保健,“体肤毋任染污,汤沐必具;精神务期活泼,运动宜勤”,“饮食不求丰美,而营养不可不良;卫生具有常识,可以防病于未病”。提倡男女平等、自由交往,“婚嫁各由自愿,而男女双方,要当共保贞操”,“两性无妨交际,宜宽内外之防”。强调移风易俗、改革陋习,“逮居亲丧,毋徇俗尚,麻衣草屦,何必墨守古风;礼忏诵经,亟宜革除陋习,厚殓非礼,还防盗贼生心;入土为安,休信堪舆谬说,火葬最为解脱,公墓亦可安宁”。反对等级观念、破除职业偏见,“四民无分阶级,先除贵贱之见”,“勿谓小人斯劳力,唯工业始足兴邦;勿谓好汉不当兵,唯公勇真能卫国”。推崇民主法治,“国家有我一分子,民主无任再落伍。在选举场中,勿为威胁利诱所动;至会议席上,却以心平气和自持。不事d争,尊重对方意见;取决公论,服从多数主张”,“行动固可自由,必须遵奉国法”。主张世界大同,“四海皆兄弟,愿世界进于大同;五福攸好德,即禽兽亦当恩及”等。由于张元济的《新治家格言》切合了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所以受到人们称赞,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曾评价说:“昔在明末,有朱柏庐撰《治家格言》。举凡修身齐家、匹夫匹妇可行之事,皆言之甚悉。其后盛传于世,几乎家喻户晓,于三百年间化民成俗,不无小补。顾适用于三百年前因时立教之语,多不切于今日;其所未及,有待补苴。近世学者张元济,于是仿其体制,增其未备,述为《新治家格言》一篇,凡今日行己饬躬所宜讲求之事,莫不涉及,信足为修身齐家之矩矱也……张氏知古知今,故多新进之论,循是行之,亦可以寡过矣。”
28、(译文):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29、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染疾,临别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30、(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31、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最鄙贱不过的。
32、童子和仆人不要选面貌俊美的,妻妾一定不要浓装艳抹。
33、(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34、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35、(注释):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国课:国家的赋税。囊(náng)橐(tuó):口袋。
36、(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37、主持家道定要防止争吵讼告,讼告会导致凶险的祸患;处世为人要戒除多说话,言多必失。
38、“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39、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40、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1、句子出处:明·朱柏庐《治家格言》,疾恶向善类名言句子
42、要做到勤劳,首先要有深谋远虑。应该早处理的事务,应该早置办的东西,一定要提前就想着处置。如果事到临头才去处置,一定会仓皇着急以至于手足无措,总是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和钱财。其次要晚点睡早点起。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晚上到半夜再睡觉,这样一天就好像多出了半天。如果睡得早起得晚,一天就只剩半天了。且不说奖励勤劳惩罚懒惰原本就是自然之理,就是在具体事情上的得失差距,也已经很明显了。最后要能够耐得住烦难受得了辛苦。如果酣不住烦难受不了辛苦,在一个地方没有做到周全谨慎,就会在一个地方上有损失浪费。事情需要亲自去做的,就一定要亲自去做;需要在一天中做完的,就一定要在一天中做完。人们都以为亲自去做劳苦的事是对自己的毁坏,却不知道这正是成就自己的方法。
43、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44、(解读):这是提出了衡量善恶的两条标准——欲人见、恐人知,一非真善,一是大恶,很有见地。一个人真正的做好事,是无须自己多张扬的。而恶不敢声张,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已成大恶,二是日渐将酿成无药可救的大恶。佛家说善恶皆由心生。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操守,不是看他在人前作了什么,而是看他一个人的时候是怎么样怎么作。
45、前半句写“为人谦和”,后半句写“人伦常理”。待人接物,与人交谈,冷酷无情,过分刻薄,也不会生活得安乐、美好;违背了人与人相处的各种准则,就如父子、兄弟间的长幼关系等,就要立刻纠正。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惜我们小天地,永远充满着太平。相亲相爱同相敬,家庭才会有温馨。谦虚人人都仰慕,礼让个个受欢迎。
46、(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47、(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48、(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49、(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50、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51、毋恃(shi是)势力而逼凌孤寡,毋贪口腹而恣(zi自)杀牲禽。
52、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53、由于《治家格言》内容贴近日常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易于人们诵读和践行,正如陈宏谋所言:“其言质,愚智胥能通晓;其事迩,贵贱尽可遵行。”所以自问世以来就被人们广泛传播与接受,不仅将其作为治家和教子的规范,还借鉴其形式编写出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治家格言》及各种内容的模仿之作甚至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治家格言》体。
54、(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55、这一条道出传统中国人的思想:作什么事情都不要招摇,低调一些,实用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