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美文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热美文网 > 句子大全 >

    古文字【40句文案集锦】

  • 发布时间:2023-07-05 10:44 编辑:admin 点击:
  • 古文字

    1、  “研究古文字是不存在最长一次花费多长时间这样一个概念的,因为至今,依然有许多未解之谜等着我们探索、考证、诠释。”刘钊告诉记者,“通常是先有了某项考古发现,然后出土了一些文物,在这些文物上会刻写有一些古文字。当这些古文字辗转来到我们手中时,我们会根据出土文物所存在的时代、工艺、伴出物以及古文字的笔画等确定它们相当于后世的什么字,通过字形考证确定其读音,再通过语法地位确定其词义,最后读懂这个字的意思,并诠释它。”

    2、石鼓文即刻有籀文的鼓形石,石鼓文为四言诗,为我国最古老的石刻文字。因记述秦皇游猎之事,也称“猎碣”。

    3、(2)王献唐:《古文字中所见之火烛》(王献唐遗书),齐鲁书社,1979 年,72 页。

    4、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

    5、第掌握文献。学界有一个共识,古文字研究不在字形,而在文献。字形的学习是有限的,初学者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现有研究的最前沿。而对中国古代文献的熟悉几乎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读古文献只有到了可以读出语感的程度,才能在面对一篇从未见过的新材料时知其句读,了解大致文义。读古书是慢功夫。先师姚孝遂先生上课时可以信手拈来,写出《左传》的内容,他和我说四书五经小时候全都背过,现在大都记得。那一代学者的文献功夫我们这代人望尘莫及,但是,我们也没必要恐慌,找一部自己喜欢的先秦著作仔细读,慢慢培养语感。不过要提醒一句,别上来就读《尚书》,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6、根据亲身经历的甘苦,我觉得有义务告诉大家,自学古文字学实在是很难的。今天的古文字学,已非历史上的小学、金石学可比,它介乎考古学、古代史、语言学、文献学之间,和这几门学问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古文字学,需要相当广博的基础知识。这是困难之一。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大都是珍贵文物,分散各地,有些不易见到。就连著录,一般也是印数甚少,价格昂贵,在图书馆列于善本。有关论著多较专门,缺乏有新水平并用现代语言编写的概论性书籍。这是困难之二。所以,有些自学者虽然努力,或不得门径,或缺乏必需的条件,成效不多,徒费精神,实在令人惋惜。

    7、該書初版上下兩冊分別於2002年和2004年由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後在大陸出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2014年又出了修訂本。該書挑選《說文》說解有誤、古文字材料可以對其更正的部分,將研究者正確的或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說法匯於一編,並加以評析,還不時提出自己的新見。

    8、那位教师问我怎样系统学古文字,依我看,可以有两种学法,因人而异。

    9、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草书→ 楷书 → 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

    10、考釋古文字不但是方法問題,也是看古文字的價值問題,過去談中國文字,主要是《說文解字》,後來古文字資料慢慢增多,但研究《說文》的學者和研究古文字的學者往往彼此不了解情況。而研究古文字者,認爲古文字有很多資料,可用來糾正《說文解字》,證明《說文》學者研究的錯誤。相對地亦有很多人不相信古文字,認爲有些考釋很荒唐,這是因爲古文字學者,有些缺乏傅统《說文》學基礎。所以應以傅統的小學、説文學、古文字學结合,互相促進,合者兩美,離者兩傷。

    11、中国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12、該字表是《漢語古文字字形表》的續编,收列的篆隸字形從秦代至西晉。字形資料以已發表的簡帛和現存的碑刻爲主,銅器、印璽、磚瓦等器物上有助於反映漢字歷史演變的字形,也擇要收列。字表按文字發展的歷史層次分爲三欄排列:第一欄爲秦,第二欄爲西漢,第三欄爲東漢魏晉。字形的排列,既要顯示形體演變的對應關係,也要照顔時代先後的次序,不受簡、帛、金、石等種類的限制。收列的字形,以見於字書和音義明確的新字爲正编,音義不能確定或已有考釋但還有待商榷的字,則编爲附録。字頭按《説文》順序排列,字形所在的文句,一律依字頭和字形的順序摘抄在全表之後。

    13、 “古文字学的功夫往往不在古文字”,范常喜援引唐兰先生的话来强调,广泛地阅读古书,熟悉古人的语言表述习惯和他们的所思所想,为将来的继续深造打下基础。切忌过于专门地去描摹某一类古文字形,过早地成为某种所谓的小专家,那样会让自己将来的学术道路变得过于狭窄。

    14、  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刘钊一度想要从文,因此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全然是误打误撞。1977年,刘钊的姐姐在刘钊高考前看了一眼吉林大学的各门专业,指着历史系考古专业说道:“这专业不错,又冷门又好玩。”这一指便从此定下了刘钊的一生。“上大学前,我对考古专业一点概念都没有,更别提古文字研究了。”这种情况直到大二那年,刘钊第一次在古文字研究的课上接触了这些如画般的文字。“我还记得我们为了能背出这些古文字,每个人都拿一张白纸挖个洞,罩在书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背。”有意思的是,刘钊却在这过程中慢慢体会出了古文字研究的乐趣,“原来只要理解了古文字背后的含义、发展过程、理念等,根本不用背,它们就会自己形象化地出现在脑海中,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

    15、余谓宋即宗字异体,《庄子•在宥篇》:“过有宋之野”,《释文》宋本作宗。《左·宣四年传》:“郑公子宋,字子公”,亦用宋当宗,盖出于《诗•思齐》“惠于宗公”也。宗、宋通用,不特同音,实属一字。宗为神主,置示宀内会意。宋亦神主,置木内会意,木非树木也,乃神主也。(2)

    16、  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书?刘钊笑着开玩笑道:“因为我的一部分工作就是买书、看书、写书,与作家不同的是,我买的、看的、写的都是有关古文字研究的书籍。”

    17、印度哈拉般文。至今不能解读也无法得知是什么种族所创制。

    18、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19、2)三股力:劦(xié),合作;(liè),不停用力。

    20、伏羲所执规多为“十”字形。“十”形在画像中是规形无疑,在古文字中其文字构型有多种来源和意义。其中“支”字的一种写法正是以手持“十”,早见于秦简。“支”与“规”古代读音相同,所以,我们可以推断“支”最早就是表达以手持规的意思。但“十”与上部的曲笔还是有差别。有次开会遇到陈剑先生,他为我提供了一个古书中的辞例证据,《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指出“骈拇”与“枝指”都表示手部有残疾,“枝指”就是俗称的六指,即多出一根手指。的象形应该就是“枝指”之“枝”的本字。所以,为“枝”,可以读为“规”,在中是声符。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认识了疑难字,还理清了文字之间的关系:

    21、让我严重怀疑,写这个字的古人,一定是个热爱小动物的爱心人士。

    22、为什么呢?我先来讲一个传说。称为“传说”,因为没有做过考证。又因为是从我的老师那里听来的,也算是有根据。在某次世界级的自然科学大会上,一位中国科学家向一位外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请教:如果我们中国想冲击诺贝尔奖,有可能从哪个方面突破?那位学者直率地回答道:当然是甲骨文啦!外国学者的回答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是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蔑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对中国甲骨文研究的诚恳认可。

    23、楔形文字的书写工具和方式很奇特,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画,所以线条笔直形同楔形,使用芦苇杆或木棒来压印在泥板上来方便书写,因此文字笔画大都为具叁角形的线条,而字形也随着文明演变,逐渐由多变的象形文字统一固定为音节符号。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楔形文字也发生了表音和表意的变化。

    24、金文(钟鼎文):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主要使用金属铭刻

    25、检索古文字学论著及有关的考古材料,也应依靠工具书,即各种书目、索引。关于历代金石论著,可查容媛的《金石书录目》,其补编刊于《考古通讯》1955年第三期。这部书近年又经增订,可望再版。解放以来的书籍论文,可使用考古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编的《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专科的目录,甲骨方面,有胡厚宣先生五十年代出版的《甲骨学五十年论著目》。《古文字研究》第一辑所载萧楠《甲骨学论著目录》,可视为胡先生目录的续编。金文方面,容庚先生《宋代吉金书籍述评》(《学术研究》1963年第六期)、《清代吉金书籍述评》(《学术研究》1962年第二期)及张维持《评中国青铜器外文著述》(《中山大学学报》1965年第三期),对掌握著录情况都非常有用。

    26、5)三辆车:轟(hōng),“轰”,群车行驶的声音。

    27、汉字很好认。人类的眼睛视野总是一个面,而不是一条线,所以线性排列不易辨认;排成方块一目了然。拼音文字=线形文字;汉字=方块文字。汉字比拼音文字有更高的阅读效率。

    28、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29、又称“佐书”、“吏书”。字体名。形体扁平方折,便于书写。始于秦代,通用于汉魏。汉代时期,隶书逐渐成熟,并且占据了主要地位,如《张迁碑》《石门颂》《曹全碑》等风格各异的杰作,至今仍是学习隶书的最好范本。

    30、在学古文字时读古书,最好能以古文字材料与同时代的文献对照阅读。例如学西周金文,同时读《尚书》、《逸周书》及《诗经》中西周作品,必能收左右逢源之效。前几年,我们整理注释云梦秦简,特立一条凡例:“注释尽可能引用时代接近的古籍及其注释。”就是为了便于对比研究。如一味追求高古,援引《诗》、《书》古训,反与秦简不合。

    31、女真文是金代女真族创造的文字,创造于十二世纪。金朝建立不久之后女真文就出现了,女真文跟汉字都被当作官方文字使用。之后蒙古人把金人打败,一些存活下来的女真人继续使用女真文,但是后来被满文替代。

    32、契丹文是契丹族建立辽国的时候创立的文字,也是官方文字,当然契丹文是参照汉字创立的文字。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国建立于公元907年,后来他们创立了两种字体,分别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

    33、中国古彝文。彝文指的是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彝族群众使用的文字,又叫“爨文”、“韪书”。明清两代不少书里说,这种文字“字如蝌蚪”、“字母一千八百四十”。

    34、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因此,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然而,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

    35、楷书也是一种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二》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掌缮写之事,在同一机构中并置,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

    36、他明确告诉我他画的是脚趾头,不是足,不是脚,是脚趾头,是不是很有趣啊~~~~~~

    37、粟特文是中国西北部的商业用文字,后来粟特人被突厥人统治,到了八世纪的时候阿拉伯人又控制了粟特人。所以随着时间的发展,栗特古国消失之后,粟特文也消失了。

    38、吐火罗文是在中国新疆发现的,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吐火罗文有东西两种方言,分别称为焉耆语和龟兹语。从中也能够看出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厉害的,连文字也会分成两种方言。

    39、若有兩個字看起來很類似,但是掌握它的演變規律,還是會有差別的,因此古文字演變的規律,與(對)考釋古文字有很重要的影響,若不了解它的演變規律,有些字就沒法考釋出來。